水稻灌浆过半打杀菌剂还有用吗

水稻灌浆过半打杀菌剂还有用,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此时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从生产角度看,此时是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前期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已经无法改变,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成为最后的增产手段 。生产上此时要保证有充足的光合面积和通畅的物质运输渠道,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产物合成时间,促进营养向籽粒运输,关键的管理就是养根保叶 。
想要让水稻减少空壳黑壳、增加产量,可以使用哪些农药?实际生产中每年这个时候,稻穗部都会产生不同省会的褐变穗或褐变粒 。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穗子,黑壳 。褐变穗和褐变粒是我们寒冷地区水稻经常发病的病害,多年来受气候影响的发病率轻重也会有所不同 。病害发生程度轻一般不影响水稻灌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外观质量,严重的事情发生时形成空壳,或灌浆未满,形成劣质大米 。对水稻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
在实际生产中,稻穗发生棕色变异,容易被稻农忽视,一般认为这种病害对产量影响不大,不用药控制意义不大,不知道内情,轻则毫发无伤,重则伤筋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任何疾病,如果预防不利,都会导致严重减产 。褐变穗没有穗颈瘟疫,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但如果严重感染疾病,每单位面积穗粒减少5%左右,我国水稻产量减少10% ~ 20%,因此,预防褐变穗发生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褐变穗的发生原因和为了防止黑壳壳的形成,可以应用哪些药剂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
那么稻子抽穗,花期抽穗为什么会发生褐变呢?
水稻发生穗部褐变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其他病害的影响 。
气候影响: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主要方面 。褐变穗在温湿度比较合适的范围内发病率较高 。诱导稻穗褐变病原体是链式真菌、链式真菌和附子真菌 。属于真菌性病害 。
适合普通病原体发芽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 。温度上升到30左右时,病原体分生孢子发芽率最高 。
湿度对病害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相对湿度低于93%时,病原体的分生孢子不能发出,稻穗发芽,火器下雨时,经常受到水滴雨滴的情况下发病率最高 。
鞘腐病属于半真菌亚门扫帚真菌 。
鞘腐病如果怀孕穗期发病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一般会减产20%以上 。鞘腐病发生在水稻抽穗期,剑叶的叶鞘部位,早期症状为暗褐色斑点,边缘模糊,多块病斑聚集成云纹病斑,类似于纹枯病 。
为妊娠抽穗期发病,出现抽穗期早期减病症状 。病原体渗透到叶鞘表面,穿透叶鞘组织,引起水稻迎角的损失感病 。随后发生棕色穗现象 。
水稻杀菌剂什么下午三点喷行不行?可以的,只要避开高温时间就可以 。水稻播种后到出苗的一周时间里,天气比较凉 。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注意不要进进出出带凉风 。尽量延长第一次、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 。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 。

秧苗一个半叶时开始通风炼苗,蹲苗防徒长 。一般随着苗越来越大和天气越来越暖和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和加大通风口 。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候,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2个半叶后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叶片会普遍发黄不那么绿了,这时要注意施肥一次,可以用宴沃磷酸二氢钾+宴沃锌肥,效果更好 。

为什么种植水稻必须打农药?如果不打农药会有什么结果?水稻的一生(从播种至收割)有一百多天,会遭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轻则生长受影响、减产,严重的秧苗枯死、绝收,打农药还是目前种植水稻的主要手段,但是农药也不能过量应用,要按照说明书适可而止,不能盲目加大药量 。打农药最好选在上午9-10点或者是下午4-6点之间进行 。晴天上午露水干了之后可以进行喷药,傍晚露水上来后不建议喷药,药效不佳 。阴天没有露水,不下雨也可喷药 。
水稻在播种之后还会在棚内遭遇立枯病、青枯病、绵腐病的风险 。无论是哪一种病害发生,都会快速的在育秧大棚内蔓延,导致秧苗枯黄、萎缩、不能正常的移栽 。水稻分蘖期是稻飞虱和二化螟的高发期,最好用杀虫双,喷施后7至10天在施药一次,能很好的杜绝二化螟的发生,可是如果真的发生了二化螟,就会造成水稻的不同程度的减产 。
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农药是很正常的情况 。也是稳产、丰产的一个保障手段 。而对于现在吃饱饭不成问题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施用低毒的新型农药 。除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稻田养鸭子除草、利用灌水的水层来除去一些杂草等!在过去没有农药时,水稻也能种植,也是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原始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