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碰海塘涌起的水蘑菇
涌潮的高低不仅因地而异,也因时而异 。除了朔望时潮大,上下弦时潮小之外,江道的冲深与淤高,对于海宁以上涌潮的强弱影响很大 。每年4~7月梅汛洪水将江道冲深之后,9月前后又逢天体运行的秋分大潮期间,此时涌潮最高,故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自古以来是观潮的节日 。每年冬季,山水少,江道淤高,涌潮弱小 。遇到连续几年丰水年,江道冲深顺直,涌潮高,上溯远;连续枯水年之后,江道淤高弯曲,则涌潮低,上溯近 。涌潮上溯最远可至富阳以上;上溯最近,仅至海宁盐官附近 。由于钱塘江河口历史时期的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江道渐趋缩窄,口门下移 。明末以前,江道走南大门,比较顺直,杭州、富阳一直是观潮胜地,唐、宋、元、明各代的诗人,所赋观潮诗词,多写杭州潮景 。明末清初,江道渐北移,改走北大门以后,海宁盐官乃成观潮胜地 。建国后讫今,海宁十堡以上江道已经缩窄整治,最为壮观的交叉潮已下移至海宁十堡至新仓一带,观潮最佳的地点也已下移 。
钱江涌潮之所以成为闻名古今中外的天下奇观,不仅在于形,也在于声和势 。历代诗人对钱江潮的形、声、势描述甚多 。涌潮初起于尖山附近,潮来时低水位江面宽10余千米,潮头甚低,断断续续,“若素练横江” 。待其向上游传进,江面缩窄,潮头增高之后,几千米宽的江面上,有若一堵壁立的水墙,迅速前奔 。古代诗人喻之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宋·米芾《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唐·李廓《忆钱塘》) 。难怪南宋高宗赵构逃到杭州,半夜被潮声惊醒,误作金兵追至,翻身欲逃 。
世界上英、法、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国的潮汐河口也有涌潮,除了巴西亚马孙河河口的涌潮,偶见文献上记为高5米之外,未见有比钱江涌潮更高的记载 。从日本广播电视协会(NHK)所拍录象片所见,亚马孙河涌潮皆穿行丛林之中,气势远不及钱江潮雄伟 。1974、1975两年拍摄钱江潮影片的镜头,在海宁十堡一带,潮头沿北岸海塘扫过,一路掀起越过石塘塘顶三五米的水柱,高出潮到前低水位约10米,在海宁大缺口岸线突出处,巨量水体拥过海塘,状若核弹爆炸的蘑菇云;轰隆之声,十余里外即可闻及,喻为万马奔腾,实不为过 。
镇海铁牛
钱江潮气势雄伟,蔚为奇观,但其巨大的破坏力,也给海塘等水工建筑物的修筑维护带来很大困难;海塘溃决,咸潮漫溢,酿致重灾的记载,史不绝书 。1953年海宁盐官塘顶一头重15吨的“镇海铁牛”被涌潮掀起,冲离原地10余米;石塘顶层用铁锭浇连的条石,每块重约400千克,曾三五块相连,被涌潮掀起,翻越15米高的土埝,抛至塘背田中;1988年8月朔汛,海宁十堡41号丁坝坝根部位混凝土浇砌石块的坝面,被过坝涌潮掀起一大块,尺寸约为46×33×08米,重约30吨,抛离原地七八米,竖靠在石塘边 。涌潮能量之大,从以上几个现象,可以窥见一斑 。
由于涌潮势猛力大,毁塘成灾,难以抗御,古代人民视为“神”、“怪”,引发若干敬神、镇怪的举措 。据载,五代吴越王钱镠初因筑塘未成,曾募弓箭手500名,用强驽射潮;元、明、清各代,先后多次在海盐、海宁、仁和各地修建海神庙、潮神庙、镇海铁牛等 。现在海宁盐官的镇海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561),原名占鳌塔,几经毁筑,清代改称镇海塔 。杭州江边的六和塔,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也是为镇江潮而建 。这些塔当然不能施展其镇压海潮的作用,但都是很好的导航航标 。清雍正、乾隆年间,在修筑海宁、仁和海塘及塔山石坝竣工后,先后铸造重15吨的铁牛16座,安放在沿线海塘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宁还存两座,杭州还存一座,“文革”时全毁 。1987年仿铸两座,分置于盐官镇海塔东、西两侧 。
- 抖音下载的游戏在哪
- 网购假货在哪里投诉
- 苹果手机保存的文件在哪里
- 工地安全员证在哪里考
- 魔兽世界怀旧服潜行者工具在哪买
- 苹果定位功能在哪里打开的
- 烟雨江湖40级武器在哪里买
- 苹果手机放手机卡的位置在哪里啊
- 兰陵王的墓在哪里
- 安德雷费尔比德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