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在哪

【钱塘江大潮在哪】浙江省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 。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 。
钱塘江大潮观看最佳地点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1、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
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
当潮头初临时,天边就会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随着隆隆的声响,就像天边闷雷滚动 。那潮头就由远而近,飞驰而来 。波涛汹涌,潮头越来越近,鸣声渐强 。只一会儿工夫,白练似的潮峰就来到眼前,直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 。喷珠溅玉,很是吓人 。潮水来势汹汹,就像万马奔腾,好不壮观 。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就像古诗中所说“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一般 。
2、第二个观潮佳点是在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 。
这里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 。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 。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 。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
3、第三个观潮佳点是在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 。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 。
钱塘江大潮涌潮成因
钱塘江河口的形态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式,也就是喇叭状的河口,外口大、内口小 。距今五六千年前已具雏形,其后逐渐扩大,至明代与现今边界基本相近 。外口在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之间,宽985千米,向内85千米至北岸海盐县澉浦与南岸余姚、慈溪两市交界的西三闸间连线,宽仅194千米 。东海潮波从台湾海峡北上经过舟山群岛进入杭州湾,随着南北两岸急剧收缩,潮波能量集聚,澉浦的潮差已比外口增大约一倍,多年平均558米,最大记录893米 。从澉浦再向上游,河床迅速升高,水深变浅,潮波前锋受阻远较波峰为大,推进速度也较波峰为慢,前坡逐渐变陡,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水面壅高,甚至翻滚掺气,呈现白浪,就是人们通常见到的钱江涌潮 。钱江涌潮,从海宁尖山开始出现,溯江而上约100余千米,到杭州市闸口以上逐渐消失 。因此钱江涌潮产生的基本条件,一是杭州湾的喇叭口使潮波能量积聚,增大潮差,二是澉浦以上的沙坎堆积,水深急剧变浅 。
古人早就注意到钱塘江的涌潮 。《越绝书》卷四载有公元前五世纪越王句践与计倪的对话:“……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 。关于钱江涌潮产生的原因,古人也早已有朴实的科学解释: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年)在《论衡·书虚篇》中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其发海中之时,漾驰而已;入三江之中,殆小浅狭,水激沸起,故腾为涛” 。北宋燕肃(961~1040年)的《海潮论》中认为江中存在南北亘连的氵单,因而“浊浪堆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氵单,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 。”
海宁八堡交叉潮
涌潮在尖山附近开始形成后向上游传进,逐渐增高,通常在海宁八堡至尖山之间,江心有或大或小的中沙,涌潮遇到中沙,分为两股上溯,北股沿北岸海塘边自东向西传进,称为东潮,南股自东南向西北传进,称为南潮,两股涌潮绕过中沙后相会,成为交叉潮,潮头更高 。交叉点的潮头如遇海塘岸线突出或盘头、丁坝的阻挡,壅高的水柱可高达8~10米,越过附近塘顶,水深1米许,但涌潮过后,瞬间即行退出 。交叉潮汇聚后又成为横亘江面的一股潮头,继续向上游传进,因能量消耗,高度渐减 。老盐仓建有一条长600余米的高丁坝,涌潮碰到此坝反射,产生高大的回头潮,有时甚至翻上附近塘顶,回奔千余米方消逝 。涌潮一般传至闸口以上已成强驽之末,渐趋消失,50年代常可远至富阳附近,并沿支流浦阳江至临浦附近 。涌潮的高度,朔、望大潮时,在海宁八堡至盐官一带,一般约15~20米,至杭州闸口高近1米;海宁八堡最高的单股涌潮约3米 。涌潮传进的速度,一般5~7米每秒,约合18~25千米每小时;但在岸边电测仪器测记的潮头后面急流的最大速度曾有12米每秒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