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见皇后下跪吗 皇太贵妃还是皇贵太妃

自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称帝之妻为皇后,“皇后”这一称号延续了两千多年,由此也衍生出了帝之母为皇太后,帝之祖母为太皇太后 。
皇太后是皇帝的长辈,是皇帝要尽孝的对象,作为帝之妻的皇后自然也要恭恭敬敬,但有一个问题应运而生 。
那些先帝的遗妃,虽然地位上只是先帝的妾妃,但毕竟是皇帝的庶母,也是帝后的长辈,皇后见到她们应当行何种礼节呢?

太妃见皇后下跪吗 皇太贵妃还是皇贵太妃

文章插图
其实,从秦朝到清朝,先帝遗妃与新帝后妃之间礼节的记载是很少的,哪本史书中也没直说皇后应该对先帝遗妃执何礼?
不过从东晋到明朝,在史书的缝隙中又透露了不少她们之间的关系,到了清朝,保存下来的记载更多,我们可以一窥其中的细节 。
历代先帝遗妃和明朝的唯一的太妃帝制时代两千年,先帝遗妃的影响力几乎少得可怜,她们若不是新帝生母,最大的可能就是老死宫中,有些朝代较为开明,在老皇帝驾崩后,有儿子的遗妃可以到子孙的封国或府邸居住,享受天伦之乐,但这毕竟也只是少数 。
从汉至唐,有儿子的先帝遗妃的政治待遇还是不错的 。
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 。—《汉书?冯奉世等传》
太妃见皇后下跪吗 皇太贵妃还是皇贵太妃

文章插图
在两汉时期,若先帝驾崩,生育过儿子的先帝遗妃可以到儿子的封国称“王太后”(“王”是爵位),比如汉元帝驾崩后,傅昭仪前往儿子刘康的封地定陶,成为了“定陶太后”,冯昭仪前往儿子刘兴的封地信都,称“信都太后”(后改为“中山太后”) 。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较为混乱,但这一规制断断续续仍在实行,只是把“王太后”改成了“国太妃”,到了唐代,仍延续此制 。比如唐太宗驾崩后,韦贵妃跟随儿子纪王李慎称“纪国太妃”,燕德妃跟随儿子越王李贞称“越国太妃”,唐宪宗李纯的遗妃郑氏在儿子登基前是“光国太妃”,因为他的儿子李怡(后改李忱)受封为“光王” 。
在韦贵妃和燕德妃的史书记载上,透露了一些先帝遗妃和新帝皇后的相处模式 。从政治地位来说,皇后要高于先帝遗妃,这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无论是礼制规定,还是具体典礼的施行都能证明这一点 。
太妃见皇后下跪吗 皇太贵妃还是皇贵太妃

文章插图
比如在封禅泰山时,皇帝李治为首献,皇后武氏为亚献,燕太妃虽然是长辈,却也只能是终献,这就是礼仪典制上的地位差距 。
礼毕 。又改服 。奉谒寝宫 。其崇圣宫妃嫔 。大长公主以下 。及越赵纪三国太妃等 。—《唐会要》
但是,从宗法地位来说,帝后要尊敬先帝遗妃 。李治夫妇十分尊敬韦太妃和燕太妃,在祭祀唐太宗昭陵时,要将她们奉于长辈之席,但也没有明确提及帝后要不要给她们行礼 。
到了明朝,先帝遗妃在新朝的记载极少极少,而且明朝对先帝遗妃的称呼十分特别,明朝虽然也有皇贵妃、贵妃、妃这些封号,但“贵太妃”“皇贵太妃”是清朝才有的,在明朝的官方文件中,一般称先帝遗妃都是“夫君庙号”加“夫君授予的封号” 。
比如宣宗朱瞻基的吴贤妃,她在正统和天顺年间称“宣庙贤妃”,再比如嘉靖帝的祖母邵氏,她在孝宗、武宗朝称“宪庙贵妃” 。
太妃见皇后下跪吗 皇太贵妃还是皇贵太妃

文章插图
终明朝二百多年,明廷官方承认且经过正式尊封礼的“太妃”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宣懿太妃刘氏,从礼法来看,这位刘太妃是接受了帝后拜礼的 。
天启皇帝朱由校在父亲暴崩时仓促即位,因为其已经成年,虽在孝期,也不得不把帝后大婚提上议事日程,选定张氏为后之后,群臣们发现帝后大婚典礼缺少了一位执礼的皇帝直系血亲(父母、祖父母) 。
在朱由校之前,恰好明朝每位皇帝大婚时都有直系长辈执礼,比如朱祁镇大婚时母亲孙太后、祖母张太皇太后尚在,朱翊钧大婚时嫡母陈太后、生母李太后尚在,当年身为太子的先帝朱常洛大婚时父亲、祖母、嫡母、生母皆在,按照明朝礼法选择一人来担当此位就可以了 。
可是到了朱由校这里,祖父万历帝、嫡祖母王氏、生祖母王氏、父亲朱常洛、嫡母郭氏、生母王氏皆已经去世,整个内廷竟然找不到一位可以执礼的直系血亲,群臣无奈,只得建议皇帝找一位“代理太后”来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