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的母亲如何教育孔子

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后,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附近 。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后,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人们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就跟着学习,孟子的妈妈很满意,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
孟子能成为继孔子后最伟大的儒家代表,与其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懂教育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
其实,孔子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并不比孟母逊色,只是我们知之甚少罢了 。

孔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的母亲如何教育孔子

文章插图
【孔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的母亲如何教育孔子】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陬邑大夫,一个小奴隶主 。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女,因无儿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后病死,叔梁纥于是又娶颜征在 。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在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 。
孔子母亲颜征的娘家在鲁国国都阙里,且是大户人家 。丈夫去世后,孤儿寡母在家中失去了依靠,复杂的家庭关系,使自己异常苦闷,对儿子孔子的成长教育也不利,于是,颜征在就带着年幼的孔子离开夫家,回了鲁都阙里的娘家 。
阙里是鲁国的国都,是鲁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孔子的成长非常有利 。
颜征在带孔子迁回鲁都之举,不亚于后来的孟母三迁,却比孟母三迁要早很多年 。
为了把孔子抚养成人成才,这位年轻的寡母,煞费苦心 。一方面希望孔子长大后,母子温饱有保障,自己终身有所依靠,另一方面,更希望孔子能光宗耀祖,做出一番大事业 。
孔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的母亲如何教育孔子

文章插图
于是,孔母让儿子既学大事,又学小事,亲切爱抚,刻意培养 。让儿子胸怀大志,努力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以便将来从政治国,辅佐明君圣主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尝陈俎豆,设礼容” 。
小小年纪的孔子,决不能自己爱上祭祀这种繁杂枯燥的活动,一定是大人叫他经常观察贵族们习礼的活动,使他耳濡目染,有意为之的 。这个人也只能是母亲颜征在了,孔母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
胸怀大志,更要脚踏实地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习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 。孔子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就是自己做了许多贵族们不屑于做的一些事情 。
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会唱歌、会弹奏多种乐器,会射箭、会驾车……即所说的“精通六艺” 。这些技能技艺的的掌握,自然又是母亲颜征在的要求和支持下学到的 。
孔母丧夫时只有20岁左右,为使孔子成才,自然要有一定的给济基础支持 。孤儿寡母,寄人篱下 。我们可以推测,母子的生活一定会比较艰难的 。即便如此,孔母还精心地培养儿子,可见她是个多么艰毅的母亲 。
为了儿子,无钱无势的颜征在,一定备受艰辛,耗尽心血 。幸而儿子还听从教诲,努力学习,终成万世宗师 。遗憾的是,由于操劳过度,孔母去世时不过三十多岁 。
孔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的母亲如何教育孔子

文章插图
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享尽哀荣 。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后世对孔子的父母不断追封,孔母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
宋真宗时,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将孔子父亲追封为“齐国公”,母亲追封为“齐国公太夫人”,在阙里孔庙大成殿后建祠堂专祀 。元朝时加封孔子父亲为“启圣王”,母亲为“启圣王夫人” 。
明清以后,各地孔庙内均建有崇圣祠 。阙里孔庙大成殿后西部启圣殿后的启圣王寝殿,便是专门供奉孔母的地方 。后世对其敬奉日益增高,锦上添花,无非是她为后世生下个“至圣先师”孔子罢了 。
客观地讲,孔母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窘迫困境中,将年幼无知的孔子抚养长大,并教育成才 。颜征在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
她力尽艰险、苦熬苦撑的为儿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孔子之所以年轻时就博学成名,是母亲颜征在苦心教育引导结果 。人们在盛赞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时,想一想,其实孔母与其相比,并不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