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帝一个口上下结构 一个帝一个口( 三 )


《说文解字》:大也 。从自 。自,始也 。始皇者,三皇,大君也 。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说文解字注》大也 。段注:见《诗毛传》 。从自王 。段注:依《韵会》补王字 。自,始也 。始王者,三皇 。
百度二:帝(拼音:dì)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拟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是“禘”(见百度作图、甲骨文图)的初文;一说其古字形像花蒂,是“蒂”的初文 。帝的基本义是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周代以后战国以前亦可专指道德修养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秦以后成为“皇帝”简称 。
百度三: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 。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见百度作图、甲骨文) 。
根据甲骨文“皇、帝、王”三字的原始构形起源及最初的演化和诞生的顺序,充分展示了中华先民的创造智慧,并完整的将其“生命宇宙观”的核心价值思想彻底的记录在龟甲骨片之上 。绝非上述百度总结之臆言 。
三、甲骨文“皇、帝、王”字构形起源历史本义之详解
(一)甲骨文“皇与帝”字初始为一字,通假使用,“皇”字初读为“帝”字,意指五“帝”,而不言“皇”字;后生“王”字,而另造“帝”字,原始五帝的“帝”字,归“皇”字后,“皇”字继续演化,并变为传说中的“三皇”的“皇”字 。
甲骨文最早的“皇”字,就是初始“五帝”的“帝”字,此字通假作“帝”字使用;其字根结构为:“五竖和○”两个符号下放一“丨”形符号,形似手臂,像一只高举的人手掌展开五指;“五竖”代表五行及五帝同行,“○”代表天上的星王,“丨”代表星王、五帝一起同行下凡转世 。本义为:五星王代表五方天帝一起“同行”下凡转世 。所以,这时甲骨文字“皇与帝”初始为一字,本义为五帝,初读亦为“帝”字,意指五“帝”,而不能言五“皇” 。此字证:五方天帝的神话传说早于甲骨文造字“帝”字的诞生,在民间广泛流传 。
五方天帝: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土黄帝 。
甲骨文“王”字问世后,古人继而造出甲骨文“帝”字,甲骨文皇字与帝字开始“分家”,其真正意义上的三皇的“皇”字,亦同时初始诞生 。
1、甲骨文三皇的“皇”字,属“形声字”,其初始字根结构为“Ⅲ、日、丨、王”(见百度作图与甲骨文图);
其本义:“皇”有三皇,三皇为星皇下凡的女王,即能通天又可转世 。
2、演化后的商代金文“皇”字,有时仍有代表“五帝”的五竖符号为其“字根”结构出现,从而更能够充分证明最早的“皇”字,可以与“帝”字通假使用,但初意只能指“五帝”,而没有理由言“五皇”;所以初读为“帝”字,而不言“皇”字 。
根据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天帝的排序,五方天帝之黄帝系最后入住中原中土,并以此形成核心 。《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亦将黄帝列为“三皇”,而不是五帝 。结合“逐鹿之战”,黄帝一战成名,胜者为王,民间神话称皇又传帝 。以此可推证甲骨文“皇与帝”字,分别先以“五帝”的“帝”字与“三皇”的“皇”字相互通假使用,后“帝”字诞生,“皇”字单立门户,“帝”字继续多次演化至“辛帝”诞生“高辛”问世受封前;其诞生与演化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之后或入住中原之后至公元前2270年帝喾诞生“受封辛侯”(参考《五帝本纪》)前 。同时,又可证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及生克理论的起源也应当形成于此历史时期 。
(二)甲骨文“王”字的字根结构的构形起源,是以甲骨文的“月”字△形符号为其主要结构 。
最早的甲骨文“王”字中间有一个“月”字“△”形符号尖向上居中,王字的最初本义:就是指女性,就是“女星王”,意指女王通天 。
“月”字的“△”形符号,古人在甲骨文造字时无论是怎样转换方向进行变换使用,其本义:均应当与女星王在甲骨文字中的作用相关联 。
(三)甲骨文“帝”字是一个会意字,其字有很多不同的字根结构,是甲骨文“帝”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演化的历史档案记录 。甲骨文“帝”字主要有以下5个历史演化过程:
1、甲骨文“帝1”字的字根结构为:“▽、×、↑、↓”(见甲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