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与思考论文( 三 )


以《我住长江头》为例 。《我住长 江头》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青主创作 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为宋代词人李 之仪所作 。作品前奏部分十六分音符行 云流水,与主题“长江”相呼应 。演唱 这首作品时,若不能清晰的咬字、吐字 (如作品中“长”、“头”、“不”、 “思”、“只”等) , 必会降低演唱的水 准 。民族特色声乐艺术要求字正腔圆、 神情兼备;该曲中“睡不稳 , 纱窗风雨 黄昏后”的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真假声 转换以及中高声区的自然过渡,对气息 的连贯声音的上下统一有着很好的训练 作用 。又如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更 漏”两句,通过声区的自然衔接以及歌 词重复出现使音势缓缓上扬,渲染着情 绪的不断升华,深刻的情感在逐渐加强 的语势中抒发出来 。以此帮助学生理解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开启学生的想 象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 经历, 使学生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与思考论文

文章插图
此外,当演唱琴歌改编类的古诗词 艺术歌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声音作 出较大的改变,帮助其借助戏曲声腔的 特殊发声技巧来进行演唱,如此才能展 现出琴歌古朴优雅的声韵魅力 。日常练 习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腹颤音”的 特殊声音进行发声练习,通过这些“润 腔”的特殊性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演唱时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演唱效果 。
2. 要对音乐本体作充足的研究,教 师需在仔细分析音乐后对学生进行指 导 。
音乐伴奏是古诗词艺术歌曲重要的 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研究古诗词艺 术歌曲时,不但要深入地了解作品的音 乐结构,还要认真地剖析作品的和声与 织体,在掌握了作品具体描述性作用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谱面的文字标记 分析,使其对作品的诗词、音乐有所感 悟,开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 使学生去感悟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内在 情感与意境美 。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 生在演唱时实现情景交融,为听众呈现 出超强的现场感染力 。
3. 根据作品地内涵需求,指导学生 运用适宜的唱法技巧 。
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声音表达, 业界或是主张运用美声唱法来进行演 绎, 或是的提倡用民族唱法来进行表达 。结合二十多年的学、教经验 , 本人认为教 授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如气息、真假 声的衔接、吐字咬字、音色音量以及情 感表达等方面,两者可以互相兼容、借 鉴 , 适时调整用声, 不可盲目采用一种方 法来进行教学 。基于古代歌曲所改编的 “琴歌”风格作品或带有地方特色“戏 曲”风格的古诗词歌曲,在“发声”和 “润腔”上,应教会学生做细腻处理, 使这些细微的妙处得以彰显,将不同作 品的个中“韵味”释放出来 。
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既要张弛 有度,又要深触内涵,这便要求演唱者 具备扎实的语言和咬字功底 。美声发声 既有圆润的声音色彩,又有通透的声音 色彩,表现时富有张力,是其在演唱西 方艺术歌曲的优势所在 。如果学生长期 参与过度的美声化训练,他的声音将很 难再演绎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深层次意 蕴 。“韵味”是古诗词艺术歌曲表现内 涵的触须, “韵味”足了、情感真了, 便会拨动听众的心弦、与之共鸣 。教学 中,音乐教师应融入民族唱法的一些技 巧,如声音线条细腻流畅, 吐字清晰归韵 到位 。因此,教会学生用恰当的发声方 法,是其学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关键 。
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民族 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曲目丰 富、审美艺术性极高,既承载着中国民 族声乐悠久的历史,又是民族声乐全新 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 应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观念,学习其 内容、品味其内涵、正视其价值 。要不 断地去探索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 新方式,不断强化其在声乐教学中的重 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 宝贵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对中国古诗 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习非一日之功,未 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现如今,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全新的艺术种类层出不穷, 对此,我们应牢牢地把握好本民族声乐 的根基,在时代的浪潮之下抓住发展机 遇,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方式, 为中国民族 声乐的进步,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