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苏轼〔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07:29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译文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不用去管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缓缓归去 。竹杖草鞋轻捷远远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披着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从容度过“我”的一生 。
春风料峭,微微凉气,将“我”的酒意吹醒,一转头,山头夕照,笑面相迎,分外美丽 。回头看看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天 。
注释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
已而:过了一会儿 。
吟啸:吟咏长啸 。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
料峭:微寒的样子 。
向来:方才 。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
赏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抒情词 。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下有小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都会遇到自然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 。那么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呢?
苏轼这首词给了我们更好的回答,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生风雨,又有什么大不了,只需要用徐行态度来对付即可 。脚步何必匆忙,人生终点都一样 。之所以要慢慢走,最重要的不是看外面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看内心的风景 。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故而才有了伟大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是一种人生,骑马乘轿,也是一种人生 。词人从从前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骑马太守,到“乌台诗案”打入死牢的囚徒,再到现在的“竹杖芒鞋”的黄州团练副使,一下子就看透了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即“竹杖芒鞋”的人生没什么不好,甚至远远胜过骑马乘轿的人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一种豁达淡定与从容不迫 。“一蓑烟雨”看似跟“雨具先去”相互矛盾,其实这里只是用典而已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是写眼前的实景 。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与小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相呼应 。“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 。“料峭春风吹酒醒”,正如“穿林打叶声”的风雨,同样象征着人生的苦难,然而一转头却看见了灿烂的云霞,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章插图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向萧瑟的来时路看去,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说的真好,风雨是一种生命,晴天也是一种生命,好的是一种生命,不好的也是一种生命……不必抱怨,安然接受,那些路过我们生命的,最终也构成了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