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 李白在青少年时期 , 文学方面主要学习的是《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在初、盛唐时期大盛 。李白正是在唐代《文选》学盛行的风气下 , 学习《文选》的 。李白在蜀中学习的青少年时期 , 正是李善《<文选>注》广为流传的时期 。李善《文选〉注》成于显庆三年(658年)或之前 , 至李白在蜀中“十五观奇书 , 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的学习时期(开元三年 , 715年) , 李善的《<文选>注》已经流传五十七年了 。三年之后 , 五臣《<文选>注》也已完成并进献给皇上 , 由于受到皇帝的称赞 , 此后也开始盛行 。也就是说 , 李白所能见到的《文选》基本上就是李善的《<文选>注》和五臣的《<文选>注》 。这两部《文选》学著作 , 将萧统的《昭明文选》及唐人的《文选》注释和研究的成果 , 形成一种唐代的《文选》文化 , 都呈现在唐人的面前 , 供他们学习和研读 , 使他们更好地借鉴汉魏六朝的文学精华 , 并从《<文选>注》中汲取前代的文化知识 。
文章插图
李白在蜀中已将《文选》当作他的基本文学教材之一 。他文学和诗歌的起步 , 首先是对《文选》中的诗赋和各种文体的模拟与仿作 。李白除了在青少年时期模仿和学习汉大赋和六朝小赋 , 还学习了汉魏古诗和乐府诗 。这些古诗和乐府诗 , 大多数是《文选》中所收录的 。李白文集中现存他在蜀中所作的古体诗和乐府诗不多 , 可能大多都遗失了 , 仅存数首 , 如《登锦城散花楼》《上李邕》《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登峨眉山》等 。其中《登锦城散花楼》《登峨眉山》属五古 , 《上李邕》《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属七古 。五古以《登锦城散花楼》为例:
日照锦城头 , 朝光散花楼 。
金窗夹绣户 , 珠箔悬银钩 。
飞梯绿云中 , 极目散我忧 。
暮雨向三峡 , 春江绕双流 。
今来一登望 , 如上九天游 。
文章插图
此诗约作于开元八年(720年) , 李白游成都时所作 。诗中描写李白登成都散花楼的新鲜感受 , 自然清新 , 显示出李白少年时期诗歌“清水出芙蓉”的语言风格 。但诗句中多有对句 , “金窗夹绣户 , 珠箔悬银钩”“暮雨向三峡 , 春江绕双流”既对仗工整 , 又符合格律 。但整体上来看 , 还是一首五言古诗 。《登峨眉山》也是如此 , 诗押入声韵 , 也有对句如“青冥倚天开 , 彩错疑画出”“云间吟琼箫 , 石上弄宝瑟” 。这种写作特色 , 与齐梁时期的新体诗颇为相似 , 这就如朱熹所说的“李太白终始学《选》诗 , 所以好”(《朱子语类》卷一四〇) 。李白的五言古诗受《文选》体诗的影响 , 是与他青少年时期学《文选》的影响分不开的 。李白于蜀中所作的七言古诗 , 也有齐梁体的特征 , 如《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绮绣文 , 良工巧妙称绝群 。
灵心圆映三江月 , 彩质叠成五色云 。
中藏宝诀峨眉去 , 千里提携长忆君 。
此诗仅六句 , 诗中的第二联是对仗句 , 全诗基本符合平仄格律 , 押平声韵 , 但尾联失黏 , 不算是七言律诗 , 因为不够八句 , 而是七言古诗受近体诗影响所致 。这一年 , 李白赴渝州拜谒时任渝州刺史李邕时所作的《上李邕》一诗 , 因李白年少语狂 , 为李邕所轻 , 李白因此向他回赠一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抟摇直上九万里 。
假令风歇时下来 , 犹能簸却沧溟水 。
世人见我恒殊调 , 闻余大言皆冷笑 。
宣父犹能畏后生 , 丈夫未可轻年少 。
此时的李白年少气盛 , 对李邕轻视年轻人的态度表示极大的不满 , 并致以强烈的反击和讽刺 , 可谓是极有个性的作品 。此诗八句 , 但后四句转韵 , 语言直白平易 , 个性鲜明 , 表现出李白七言古诗的通畅流利 , 用韵转折自如的特色 , 当受到鲍照风格刚健自然的七言古诗的影响 。
-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简介
- 论文文献标识码怎么写出来 文献标识码的标引规则
- 怎样才能写出深度好文?
- 怎么写出一篇能让用户帮你分享的文章
- 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学会写作》读书笔记
- 如何写出火热度高的文章,分享几招
-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你需要这5本写作宝典!
- 这么神奇?输入文字自动生成诗的软件推荐,零基础也能写出好诗!
-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 如何写出爆款文章?这五个方面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