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有一道横旦在耸山峻岭之中蜿蜒起伏的长城,犹如一条长龙,头尾数万里,当你游览雄伟的北京八达岭长城、站在城关之上,吟咏“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你脚下的这片八达岭长城乃是明长城,和秦始皇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秦始皇修筑的那个秦长城,今天的人们己经基本看不到,能看到的也只是残破不堪的城墙遗址而己,什么“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仅是指精神层面,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精神所凝聚而成的长城是永远不会倒的 。
可是当初建筑长城可不是为了全体中华民族,那时还没有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国家就是某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如蒙古族的“元”,契丹族的”辽”,女真的“金”,党项族的“西夏”等,而我们汉族则是中国正统的元始民族,历史上秦、汉、晋、隋、唐、宋、明都曾是我们 *** 建立的国家 。
当时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修筑长城,是要防御北方游牧为主的匈奴、契丹、蒙古、女真、满洲等民族侵扰,万里长城是民族斗爭的产物,现在看有些民族己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当初的民族斗争算不算自相残杀呢?
万里长城非一朝一代人所为,长城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周代,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所筑长城,只能叫百里长垣,千里长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它们一一连起,成为更长的万里长垣(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连绵五千余公里 。
文章插图
秦长城示意图
文章插图
明长城示意图
实体长城还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自秦代大规模修筑长城后,长期雨打风吹日晒的侵蚀,洪涝地震灾害的冲击,造成墙体多处坍塌,汉代为抗击匈奴亦曾修葺过长城,晋隋唐宋等朝代鲜有修城之举,直至明朝,大明是我国帝制时代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政权,与蒙元的民族斗争激烈,明成祖永乐帝奉行“天子守国门”观念,迁都北京并大规模重修重建万里长城,让我们后人看到的万里长城那么雄伟壮观,精美有如一件艺术品,这主要是明朝人的功劳,如果把秦汉时期的长城复原,那么把秦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象证,你恐怕不会认可,你只会认可明长城 。
因为受各自时代交通运输条件影响,建筑工艺和工具不同,明长城看起来比秦长城要高大雄伟,整齐美观 。
秦长城是以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如燕长城、赵长城等为基础,征发数十万民夫在没有防御工事的地方修建新长城,并将之前的“旧长城”都连接起来,
文章插图
用石片堆砌的秦长城段落
文章插图
秦长城遗址
秦代时期虽然己掌握烧砖技艺,但那时烧制的青砖成本高,数量有限,一般仅用于修建墓室、墓道,而构筑长城一部分属于用石头“垒彻”或用夯土版式工艺“堆彻”,缺点是长期雨水冲刷下容易坍塌 。而明代制砖工艺更为先进,质量好,产量多,为了供应修建长城所需的数十亿吨青砖,明代匠人们在长城附近修建了大量的砖窑、瓦窑,另外开掘了大量黏土矿,如今还能在长城附近找到这些遗址 。而为了保证砖瓦的质量,明代官员甚至在修筑一些重要地区的长城时采用物勒工名之法,也就是要求制砖工匠在自己 *** 的砖石上标注自己的姓名、地区或是工组、籍贯等信息,这样当砖石出了问题,官员直接就能找到负责人问责,这对提高城砖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
秦长城筑城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秦长城比后世的明长城低矮,一般秦长城的高度在4米左右,其基宽4米,顶宽却只有2米左右,这也是有人称其长垣、不称长城的原因 。并且,秦代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人们受科技水平限制,在修筑长城时并没有大量采用砖墙结构,而是因地制宜的运用了大量夯土版筑工艺,所谓的夯土版筑是指我国古代修建墙体时常的一种技术,也叫夯筑或夯土技术 。
文章插图
夯土版筑工艺示意图
使用该种技术筑墙时需要先在土地上挖沟,埋入基石,然后围绕着基石用木板搭建成一个四方形的“木盒”,并在木盒周围打上脚手架、立柱和绳索拴牢固定,之后挖掘黄土,添入水进行“和泥”,然后分多次将黄泥填入木盒中,而每当填入一层黄土后,工人就要用杵捣坚实,然后铺上一层芦苇,这样直到木盒全部被泥土填满,将木盒拆下后就形成了一道夯土墙 。
- 一个父爱如山的故事 父爱作文
- 优秀作文《小花》 花的作文
- 端午节10大经典问候短信、微信 提前祝端午安康的句子
- 祝福事业发展好的语句 事业祝福语
- 我家的小猫500字作文 小猫的作文
- 描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 写猫的作文
- 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 如何安排中考期间的饮食
- 漫画同学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600字
- 《消失的她》彩蛋解析 消失的她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