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情趣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儿童情趣的诗句
关于儿童情趣的诗句1.描写儿童情趣的诗
描写儿童情趣的诗有:《古朗月行》、《牧童》、《村居》、《小儿垂钓》和《舟过安仁》 。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
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 , 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3、《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 , 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
2.关于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在唐诗中 , 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 , 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 , 就因为看得见他 。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 , 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 , 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 。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 , 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 , 晚风中牧笛声声 。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 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 笛声的悠扬悦耳 , 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 ,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 , 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
意欲捉鸣蝉 , 忽然闭口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 ,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3.描写儿童情趣的古诗各两句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抄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4、《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知东风放纸鸢 。
5、《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7、《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 , 吹笛风斜隔陇闻 。道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8、《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9、《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4.描写儿童情趣的诗句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5.关于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
“莓苔” , 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 , 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 。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 , 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 , 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
一个“铺”字 ,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
是累了 , 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 , 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
当然,透过诗 , 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
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 一牛吃过柳阴西 。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6.表达儿童情趣的诗句有哪些
1。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 浮萍一道开 。
4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7、、《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8、《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7.表现儿童情趣的古诗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 , 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 。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久居客地 , 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 , 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 , 十分可爱 。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 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 , 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 , 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 , 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看 , 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 , 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 , 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 , 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衷诓嘶ǖ乩锒?盼魍?纳裉?。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 , 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不仅写得新奇 , 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哪个诗人写的关于儿童的诗句1.描写儿童童趣的诗句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 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黄庭坚《牧童》
2、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唐·施肩吾《幼女词》
3、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5、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 儿童误认雨声来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6、晴明风日雨干时 ,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7、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9、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1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牧童》
2.关于儿童小时候童趣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关于童年童趣的古诗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
向夜在堂前 , 学人拜新月 。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
7、《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
戏掬清泉洒蕉叶 , 儿童误认雨声来 。
(其二)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10、《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11、《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3、《幼女词》
明·毛铉
下床着新装 , 初学小姑拜 。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 。
1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15、《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4.古代表现童趣的古诗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
5.描写儿童童童趣的诗句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6.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或童年趣事的诗句标题:牧童
年代:唐
作者:隐峦
体裁:杂言
内容:--------------------
牧童见人俱不识 , 尽着芒鞋戴箬笠 。朝阳未出众山晴,
露滴蓑衣犹半湿 。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 。笛声才一举,
众稚齐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
标题:牧童
年代:唐
作者:栖蟾
体裁:五律
内容:--------------------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 , 无是亦无非 。
标题:牧童
年代:唐
作者:卢肇
体裁:七绝
内容:--------------------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
7.富有童趣的古诗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8.关于童真童趣的古诗《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
《乞巧词》 —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 , 双双并绮罗 。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 为嫌衣少缕金华 。
《幼女词》 —明代·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 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皇钦谕肥鞘狗?。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娇女诗》—西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 , 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 , 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 , 愤速乃明划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 , 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 , 延袖像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 , 果下皆生摘 。红葩掇紫蒂 , 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 , 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菽剧 。吹嘘对鼎鬲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 , 掩泪俱向壁 。
9.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古代有些诗歌描写的是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 , 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 , 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 , 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
一种亲切感 , 也便油然而生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位山野孩子蓬头垢面,衣衫简陋,沿河找个杂草丛生人迹罕到的地方 , 随意而坐 , 静心垂钓 。
草丛几乎掩没了他的身影,远处有人高声问路,他急忙高举小手 , 招摇应答 , 不敢吐露半点声音,原来他是怕问答之声惊散了鱼群,才如此沉心静气,小心谨慎啊 。诗歌通过静默无声的“遥招手”一个细节 , 把垂钓小儿担惊受怕的痴情迷态写得活灵活现 , 给人以如睹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
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 , 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 , 自然放松 。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崔道融 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 。
乡村春日 , 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 , 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 , 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 , 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 , 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
诗歌纯用白描,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着,树枝上的花儿谢了,树叶儿还没有长得茂盛 。
小孩儿尾随着黄蝴蝶 , 奔奔跑跑,追逐个不停 。追到菜花地里,个个睁大了眼睛,咦!那飞舞的蝴蝶怎么没了踪影?短短四句诗,把活波可爱的儿童刻画的活灵活现 , 如在眼前 。
杨万里的《舟 过 安 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皇钦谕肥鞘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 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他们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吨酃?踩省分苯影涯抗饩劢沟蕉??砩希?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
10.关于古代儿童的诗句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锨嗲嗖?。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 浮萍一道开 。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9、《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1.关于儿童的诗句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 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2.关于写儿童的古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清 袁枚
唐代诗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唐代的崔道融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 , 它们语言精炼 , 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 。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 , 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 , 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 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 , 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 , 还很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 , 他们还学垂钓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 , 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 ,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 , 但我们可以想见 , 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3.四首描写儿童的诗句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艇:船 。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
撑:撑船 , 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
浮萍:水生植物 , 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
[作者资料]: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 , 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 , 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 , 并力求通俗 ,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 , 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
其中《花非花》一首 , 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 , 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简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一 作者简介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 。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 , 鄙视权贵 , 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 。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
二 背景资料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
三 注释1. 风鸢:或称「纸鸢」 。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 , 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 , 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 , 当纸升空以后 , 强风通过笛 , 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
2. 搓:○粤[磋],;○汉[cuō]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
3. 絮: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 。
4.关于儿童可爱的诗句急.我只要15句,要有名一点的诗人写的.要15句1.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3.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3.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代的崔道融7.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8.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9.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2.《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13.(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4.《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5.我真的找不到了. 。
5.10首描写儿童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小儿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 , 都付儿童 。——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希望能帮助到你
6.关于儿童的诗句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关于儿童情趣的诗句有哪些】
不解藏踪迹 , 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 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 ,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 , 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 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 , 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 , 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 , 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
晚年寄情山水 , 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 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 , 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  带将儿辈上青天 。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 , 字文长,号青藤山人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 。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 。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 , 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 。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 , 用火烤弯曲 , 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 , 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 , 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 。鸢:○粤[渊] , [jyn1];○汉[yuān];老鹰 。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 , 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
2. 搓:○粤[磋],;○汉[cuō]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
3. 絮: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 , 耗费 。
6. 带将: 。
7.关于儿童的诗句有哪些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宋代)-《夜书所见》
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清代)-《村居》
3.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4.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唐代)-《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