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什么?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 。
1、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大量人才,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人才的振兴 。基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需要大量人才投身基层、扎根基层 。
2、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 , 全方位培养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把培养后备力量的任务康在肩上,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持续干、加油干 , 就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振兴后备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
3、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挖当地特色人才 。广大基层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很多当地的农民在种植方面积累的现实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来得实在 。对本地的气候、环境的了解与把握很精准,能够对症下药的出谋划策 。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什么?】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 。只有汇聚各路人才 , 挥洒汗水,施展才华,才能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
振兴农村我们应该怎么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现状和对策课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研究和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可以提升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
2.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乡村治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
3.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乡村治理研究,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互补性,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
4. 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研究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治理研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
总之,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加强乡村治理研究,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以加强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兴农即根据各地情况及特点,依托科学技术解决“三农”现实痛点,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科技兴农是针对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源动力 。
首先,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相关流程、机制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例如北京通州漷县镇种植园,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了收益 。
其次,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并利用云技术、大数据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展认养农业、共享农业、“网红+农产品”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营销模式,打造平台农业 。
再次,实施“引进+创新”战略,借鉴成功经验,排除发展痛点,充分利用独特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最后,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创新工作机制 。增强农专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培育,深入落实科普工作,大力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素质;筑巢引凤,工农结合,以工补农,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
2、以促进教育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应优先发展乡村教育 。教育兴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发展乡村教育,应全面统筹规划乡村基础教育学校,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配套设施,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 逐步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
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主体 , 地方政府应关注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质量提升,逐步改善乡村教育人员教学条件和福利待遇,完善乡村教育人才政策 。充分吸收好家风、好民俗等地方文化精华,结合我国德育及教育的基本要求,打造独具乡村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课堂内+课堂外”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
3、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统筹城乡融合总体战略布局,促进城乡资源互补互惠 , 为城乡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改善乡村风貌 , 助力乡村振兴 。
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与创新,鼓励开拓多种经营形式 。继续落实土地承包三十年政策,鼓励扶植成立农民合作社 , 打造家庭农场,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
结合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推行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模式,注重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 ,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
4、以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创造了中华民族扶贫史上的一个奇迹,形成了值得弘扬与传承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精神 。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探寻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区域协作与对口支援,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力量,打造专项扶贫、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多元化扶贫格局 。
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应继续稳固脱贫攻坚基础与成效,加强致贫返贫监测 , 不断完善防止致贫返贫预警体系 。防止返贫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应积极进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工作方案 , 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阻断致贫返贫 。
5、以创新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 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 。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乡村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积极鼓励多主体参与,加强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三治”融合 。
首先,自治是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发性与主动性的体现 , 应积极引导并鼓励村民自治,科学组建村民自治组织,完善自治管理流程及相关配套制度 , 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 。
其次,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法律保障与科学武器,应加强乡村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 , 提升居民法治意识,注重乡村法律服务平台搭建,夯实乡村治理的法治基础 。
最后 , 德治是乡村治理的道德后盾,应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榜样力量,彰显社会正能量 。
积极宣传与引导善行义举,提升村民道德情操与综合素养,提高居民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鼓励并扶持乡村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与专业指导 , 让乡村文化遍地开花,推动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新阶段乡村文化新生态 。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