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讲述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
在讲述活动中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要:符合儿童讲述学习的需要;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 。
2、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是儿童言语交际的一个场合 , 儿童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 。
3、讲述活动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讲述时 , 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而独立完整地编码 。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按讲述内容分
(1)叙事性讲述,叙事性讲述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
(2)描述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
(3)说明性讲述 , 说明性讲述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 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
(4)议论性讲述,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是反对什么 。
渗透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原则有: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 。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 , 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 , 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 。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 , 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 。
(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 。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 , 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 。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 。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 。
(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
渗透性、具有趣味性、多样性 。渗透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的方式 , 潜移默化地教育儿童语言 。其特点有:
1、渗透性:这种教育方式是在儿童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不需要特别的时间和场所,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2、具有趣味性: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通常以游戏和趣味为主,让儿童在玩耍中学习语言,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讲述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3、多样性:这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故事讲解、歌曲唱跳、角色扮演、绘画等,让儿童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