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是: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对省级重点帮扶村,一方面,强化支持政策 。
一是产业扶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带动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
二是资金投入支持,“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投入重点村衔接资金100万元以上 。
三是项目布局支持,推进资金项目向重点村倾斜,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的短板弱项 。
实施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 , 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 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乡村振兴五个方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 , 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指导意见》提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是:通过新建、联建、改造提升、综合整治等方式,到2025年,完成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农村住房体现新特色,整体风貌展现新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
在健全乡村规划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县域村庄布局,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保留改善类、搬迁撤并类村庄类型,分类制定整治和建设管理策略,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村庄分类 。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严格村庄规划审批程序 , 村庄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 报送审批前应按规定进行公示,报批时须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 。
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监管,完善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依法落实“一户一宅”,落实建筑退距、间距以及高度、形式等风貌管控要求,严禁打着新农村建设旗号违法占地、违规建设 。
在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提升工程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 突出地方特色,强化技术服务,开展技术下乡活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引导应用经济安全、效果明显的方式进行既有农村住房改造 。
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在28个试点县(市、区)344个村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积极推广现代布局、新型结构体系、新型建造方式和建筑节能技术 。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规划建设管理、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技术服务指导、竣工验收“五项制度” 。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 实现所有农户不住危房 。
在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 分类施策推进治理,结合村庄特点 , 有力有序推进“空心村”治理工作,农宅空置率30%~50%的村庄,有效实施集中安置,引导搬迁群众在县城、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区进行集中安置 。优化完善服务保障,坚持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殡葬及商业网点等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便利基本公共服务,做好搬迁群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妥善安排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入园,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
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 切实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 加强空置房屋和闲置宅基地整修利用 , 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支持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重点建设150个省级森林乡村 。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00万座,到2025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实现愿改尽改 。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每个设区市确定1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试点,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行 。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新增建设覆盖10002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增设施覆盖7106个村庄,实现所有村庄全覆盖 。
另外,在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 , 《指导意见》也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
1、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2、产业振兴
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 , 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
3、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在农业发展观上开展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 , 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农业资源养护;而另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洗手间垃圾箱改起,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 。
4、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 。
5、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 ,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 。晟景文旅的理解是,组织振兴就是要以成千上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手,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保证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 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