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凤秧歌是怎么表演的?

凤秧歌是流行于山西忻州原平一带独具特色的一种秧歌形式 。凤秧歌传统节目有几十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 。
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 。后来,女性也加入了其中 。
【山西民间舞蹈凤秧歌是怎么表演的?】
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 , 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 , 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 。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
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 。踩街,即在街道上穿行表演 。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向前 。
队伍前面由一个手击水镲者指挥,前面两个领头的分别化装成“疯公子”和“野太医” 。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 , 头上甩圈;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 。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 。
踩圈也叫小秧歌,是继踩街后的定场表演 。领唱者为一对老夫妻,其余均为女角 。演唱前有段纯舞蹈表演,按“四开头”、“长流水”等锣鼓点进行 。
之后,便由男主角手持花扇,将绕圈舞动的女角一个个逗引出来 。被点到的女角与男角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 。
然后全体围圈演唱,通常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 , 尾声时男女大合唱 。歌词大都自编自演,以颂人、描景、说事为主要内容 。表演时的节奏也较前加快 , 幅度加大,男女对舞,演唱风趣幽默,富有乡土特色 。
开轱辘也叫大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延续,演出一个个小戏,剧目内容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构成一出出民间小演唱,所以当地俗称“出儿秧歌” 。
其内容非常丰富 , 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如《薅苗》、《打麦》、《秋收》;有表现年节习俗的,如《过大年》、《观灯》;有刻画自然风景的 , 如《四敖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有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如《二女告状》、《等新郎》、等 , 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画 。
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 。
1、鼓子秧歌:流传在黄河下游的济阳、商河、阳信、惠民、无棣等县,在风格上可说与黄河中游陕西、甘肃、山西的锣鼓一脉相承 。参加舞蹈使用的道具分别为绸伞、圆形鼓、双棒、绸巾 。
2、海阳秧歌:流行于胶东半岛的海阳、莱阳、乳山等县市 , 以海阳市最盛,几乎村村都有秧歌队 。海阳秧歌角色众多,整个舞队由单人舞 , 双人舞,多人舞组成 。
3、胶州秧歌:起源于胶州城北部的东小屯村 。当年,村里有马、赵两姓人家 , 因生活所迫,每逢农闲共同到周围地方演出,年久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多在大年正月表演 。
扩展资料
山东秧歌的影响意义:
1、每逢重大节日 , 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 , 互相祝福、娱乐 。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 。
2、秧歌在色彩的运用上 ,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 。
3、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百度百科-山东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