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农村建设具体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连续22年居于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度达到68.1%,也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线 。做大做强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 。目前 , 这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亩均收入超过了1500元 。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的强县强镇,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块状经济发展水平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 。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1000多家农业企业、50多万农户在省外经营种养业,建成各类基地2000万亩左右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 努力开拓国外市?。?涌焱庀蛐团┮捣⒄梗?└辈?烦隹诒3殖中?峡煸龀さ奶??。2006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额6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03.7% 。
把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作为建设农业的紧迫任务 。率先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分散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 。积极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11066个,带动农户780万户,建成产业化基地1828万亩 , 其中,农业龙头企业5049家,销售收入1106亿元,2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15家,带动农户211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500多家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5个;产业化带动农户472.26万户 。针对单个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的不足 ,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 , 加快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服务联合体 。今年全省在18个县市开展试点 。
把培育现代生产主体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积极推进市场化土地流转和企业化规模经营,到2006年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0%;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0亩以上)耕地面积246.3万亩 , 占耕地总面积的10.3%,规模经营种养大户23.4万户 。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 , 过去五年每年投入农业的工商资本在120亿元以上 。加大对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2006年起对就读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专业类学生实行免交学杂费的政策,2007年又扩大到园艺类的花卉、果树、蔬菜等专业,鼓励他们学成后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 。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支撑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服务平台建设 , 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十大农业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 。启动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2006年底注册用户达到136万户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 , 农业标准化推广面积达到1249.2万亩 。针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农业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从2003年起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并于2005年向全省推广 , 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和责任农技员制度,积极组建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推广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区域性专业性和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 。
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保障 。先后启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千库保安、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百万亩标准鱼塘改造和标准渔港建设等工程,农业的生产条件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 。全面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 补偿标准提高到12元/亩 。加快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累计已经建成标准农田1430万亩 , 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
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 形成了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特色块状经济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门路 。乡村企业蓬勃发展,经营管理机制日趋规范 , 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乡村企业113万家,从业人员1300万人 , 实现增加值736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7% 。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5.2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4万家,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农产品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超过80% 。
积极培育“中心镇” 。充分发挥中心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全省共有268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 。新城镇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广阔天地 , 这两年每年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50万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全省城市化率达56.5% 。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有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支撑的中心镇 , 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口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人口的集聚点和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目前已经启动141个中心镇的建设试点 。
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来料加工等二三产业 。顺应城镇消费升级的趋势,发挥农村山水景观、农耕文明、人文历史等优势 ,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 把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新产业,引导农民和村集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2006年,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84个,经营农户14678户,直接从业人员72557人 , 营业收入24.6亿元 。同时 , 针对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多的特点,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
鼓励农民创新创业 。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接近180万户,从业人员364.8多万人;私营企业40万户 。个体私营经济约占GDP的60% 。省外、国外经商创业人员400万左右,投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其规模相当于2005年浙江全省的GDP总量 。这些务工经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为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三、深入推进“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就业增收能力不断提高
200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 计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培训100万现代农民,新增转移就业400万农民,提高500万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近年来又根据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 转变培训思路、提高培训标准、改进培训方式,推进农民培训由适应性培训向战略性培训转变 。到2006年底,全省已培训农村劳动力640.9万人 , 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的178.8万人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培训农民59.5万人,转移就业培训资格证书发证率达到74.61% 。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服务业,开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培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 , 督促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计提培训经费用于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训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合作社社长 , 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 。围绕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重点培训“4050”农民,扩大中老年农民就业 。采取政府发放培训券、企业订单培训等办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 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覆盖面,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民子女开展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扶贫助学行动计划”,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 , 免收学杂费 。全面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统筹就业制度和农民工无“证卡”就业制度,推动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为农民提供有效就业信息中介服务 。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 计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 。
四、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变
2003年 , 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计划用5年时间整治10000个村,并把其中的1000个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设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加大各级财政对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555.61亿元 , 各级政府投入占到1/3 。注意把“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生态富民家园”、“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等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配套实施 , 形成了城乡统筹建设和各方协同建设的局面 ,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 , 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2亿元,全面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513万名中小学生免交了学杂费;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 。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 , 两年内全省将安排专项财政资金10.2亿元以上 。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2005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把乡镇卫生院改造成为社区服务中心 , 把村卫生室改造成为社区服务站 。目前,有1751万名农民享受了免费体检,12项公共卫生服务达标率达到80.6% 。建立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加快培养社区全科医生 。实行农民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 。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民间自办文化,深入推进文化下乡 。2005年起 , 还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 。今年上半年,各地组织开展种文化百村赛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一大批不走的农村文化能手 。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6年 , 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3.98万人,平均低保标准每月149.65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以来新增的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至2006年底 , 全省共有234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 , 其中19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 , 有88万人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或养老金 。2003年率先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 。全省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936万人,参合率达86%,人均筹资水平达到81元 。推进职工社会保险向农民工覆盖 。2006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险14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00万人 。完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 。2006年底,全省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2.4% , 年人均集中供养标准5005元 。
六、积极创新农村民主形成,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形式 。推进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到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电算化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全面实行村委会直选,创造村级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形式 , 推行村干部“双述双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民主监督办法 , 大力推进村务决策和管理民主化,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探索依靠农民群众,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 。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 。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办公场所建设,做到全省村村都有活动场所 。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管理、资本经营、社区服务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 。针对城市化推进中城郊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分配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农民享有的集体资产权益 。目前全省700多个村完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省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运转和村干部报酬进行补助 。
全面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从省、市、县、乡镇四级机关抽调机关干部,为全省每个行政村派驻1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六方面职责 。积极推进乡镇农村工作指导员专职化,60%的乡镇建立了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 。
七、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
大力推进下山搬迁脱贫 。省政府每年都把下山搬迁5万人作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 。把下山脱贫与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以高山远山区域、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整体搬迁为重点,依托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功能区建设下山移民小区,促进下山农民进城落户、转产转业,实现易地致富 。推进整村搬迁,加快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对搬迁村庄的交通、水利、通讯等项目资金应转用于下山脱贫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以小户型、农民公寓、廉租房等方式,降低搬迁成本,促进低收入农户搬迁 。2003-2006年,欠发达地区共下山搬迁农户8.2万户、29.71万人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下山移民3.93万人 。
促进低收入农民转移就业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致富 。2003-2006年,欠发达地区共培训农民244万人次,40.3万农民通过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 。开展低收入农户普查,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的针对性扶贫 。鼓励企业定向招收农村低保户劳动力,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促进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 。
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到欠发达乡镇任职,2003-2006年 , 共到位专项资金3184万元,实施科技项目665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474个,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积极利用欠发达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 , 促进农民增收 。仅2006年一年,211乡镇年规模型来料加工企业吸收劳动力7.2万人,发放加工费2.2亿元 。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结对帮扶的力度 。发挥“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优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的财政扶持力度 。“十五”时期 , 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地区的支出累计达336亿元 , 年均增长17.7%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加强区域协作,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组织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 。
八、不断深化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加快建立
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今年全省2/3的新增财力要用于民生问题 。2006年,全省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到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今年,全省财政预算内“三农”投入预计达417.6亿元 , 比上年增长11.8% 。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 。加大对乡镇尤其欠发达乡镇的转移支付,提高基层政权的运转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
率先终结农民“皇粮国税” 。按照平等城乡居民税赋的要求,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取向,自2001年率先停征欠发达地区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起,从局部地区到全省范围、从少数税种到全部税费、从“减调改稳”到全面停征,率先迈出免除农业税收的破冰之步,2005年全面停征农业税收,成为全国第一个终结农民“皇粮国税”的省份 。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以改革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和化解乡镇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 增强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基本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基础 。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全额转移支付 。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省财政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组织运转 。
着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新型合作金融体制基本建立,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信贷主力军作用 。针对农业种养大户投入增多、风险增大的趋势,2005年开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试点,首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共保经营模式,2006年12个县开展试点,今年又扩大到32个县市 。2006年推行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 , 至2007年2月,全省已有757.1万户农户参保,参保率71.7% 。支持和鼓励创新信贷支农产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 , 增加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供给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开展万家工商企业与村结对,以经济顾问型、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直接参与型、公益捐助型等方式参与新农村 。开展万个城镇文明单位与村结对 。今年上半年,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资助新农村建设金额达到5.3亿元 。实现万名科技人才送科技服务到农村 , 浙江大学、浙江工大、浙江林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纷纷与地方建立共建新农村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民间慈善组织、企业家纷纷开展扶危济困 , 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 。
违法建房整治范文,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违法建房整治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一个概括性的开头 , 总领全文;第二部分写具体的意见或者建议 。
思想宣传范文一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集中整治城关及周边地区违法建房动员大会,主要是针对城关及周边地区村民违法建房行为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动员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 集中力量 , 打一场拆违治乱攻坚战,坚决遏制违法建房势头 , 有效规范村民建房秩序 。下面 , 我先讲四点意见 。
一要坚决整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了控违拆违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几次规模较大的集中拆违行动,共拆除违法建筑40余栋,全县建房秩序得到规范 。但是,近段时期以来 , 城关及周边地区村民违法建房的势头有所蔓延,而且越来越突出 。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整治城关及周边地区村民违法建房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现实形势所逼 。目前 , 城关及周边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建房现象,尤其是镇沿城南防洪堤、攸安连接线一带,顶风作案、强行施工、违法抢建愈演愈烈,如不果断整治、及时遏制,情况将更加恶劣,后果会不堪设想 。二是法律政策所迫 。国家对用地管理的政策越来越严,定期开展卫片执法检查,而且加大了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和干部失职渎职的追责力度 。也就是说,对违法用地行为,政府不尽责、部门不履职、干部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就要受到党纪政法的严厉追责 。三是城市发展所需 。城市要提质发展,严格规划控制、依法有序用地是保障 。非法占地、盲目建房严重扰乱了用地秩序,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必将增加今后城市建设成本 , 严重影响城市建设步伐 。因此,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痛下决心,铁腕治违,坚决遏制违法建房蔓延势头 。
二要全面整治 。这次整治,就是要集中一个月时间、整合力量,对镇及镇、镇、镇、乡等周边地区村民违法建房进行一次全面整治,重点整治镇沿城南防洪堤、攸安连接线一带 , 确保一步到位 , 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整治行动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全面摸底排查 。城关镇和周边乡镇要对本辖区内村民违法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违法建房情况进行分类建档 , 做到底子清、分类清、情况明 。二是分类查处整治 。根据排查出来的情况,由相关部门单位组织专门班子分组进行查处整治、规范行为 。核查组要逐户上门核查违法建房户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建房条件,对符合规划和村民建房条件的,依法进行处罚并补办相关手续 。储备组要加大对规划控制区内的闲置地、依法拆除后的违法用地和其他可储备土地的收储力度,规范用地管理 。三是依法强制拆除 。对不符合规划或不符合村民建房条件的房屋,对企业违法用地上的建(构)筑物,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坚决依法强制拆除,真正做到“拆除一处、震慑一片、教育一方”,有效规范村民建房秩序 。同时,严格依法查处非法出租、转让和买卖集体土地的行为,该追责的要追责,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
三要科学整治 。开展集中整治城关及周边地区违法建房专项行动涉及面广 , 工作量大,政策性强 。因此,整治工作务必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既要下定决心、强势推进,又要科学组织、有序推进,使重点区域的违法建房得到彻底整治,不断规范村民建房秩序 。整治中 , 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 , 重在宣传教育 。在宣传内容上,要大力宣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和县政府通告、村民建房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让群众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建房、什么情况可以建房、什么地方严禁建房、建房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在宣传方式上 , 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层层召开会议、媒体宣传、设置固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让法律政策深入人心,让程序方式户户皆知,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县委、县政府整治的决心和力度 , 形成强大的整治声势 。第二,重在规划安置 。各乡镇要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村居民建房集聚点,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逐步引导村居民向集聚点集居 。今后县城规划控制区域内所有村居民建房原则上一律要进建房集聚点 , 严格控制城南防洪堤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房屋,严格控制攸安连接线两厢5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房屋,严格控制东城新区和工业园区红线范围内非安置区不得新建房屋 。第三,重在规范管理 。各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要坚持以整治为契机,不断完善村民建房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规划部门已编制了东城新区、工业园区的村民建房安置区和沿河沿连接线村居民建房集聚点规划,国土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县城控制区范围内村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明确了村民建房的的原则、条件、程序和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做到“六个严禁”:严禁村居民在集聚点和安置区范围外乱建房屋;严禁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严禁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非法出卖、出租、转让集体土地;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及农民住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租赁、承包等“以租代征”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严禁国家工作人员以权徇私、违规办理审批手续 。
四要依法整治 。第一,严格程序 。各有关部门单位及执法人员在开展集中整治中,特别是强制拆除行动,该下的执法文书坚决不能少,该走的法律程序坚决不能省,力求做到法律上有凭有据、程序上无懈可击,切不可因“图简单、图省事”而违反规定、程序乱整治 。第二,注重方法 。在整治过程中 , 既要坚持严格执法、强势推进,更要注重思想教育、有情操作 。各乡镇和村组党员干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违法对象的思想工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保障做在前,把疏导措施做在前,特别要注意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要求,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和不和谐因素 。第三,强化问责 。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 , 导致辖区内违法建房情况严重的乡镇 ,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对失职、渎职和纵容包庇,甚至以身试法的党员干部,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严肃查处 。要强化整治工作责任,对整治过程中领导不力、履行职责不力、不服从指挥调度的单位,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对工作不出力、不作为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对强制拆除中阻挠执法、暴力抗法的违法建房户,公安部门要坚决果断予以处置 。
思想宣传范文二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个专题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高速公路段的征地拆迁工作,动员和激励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好高速公路段征地拆迁大会战,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征迁任务 。我就如何抓好、抓实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思想务必要高度统一 , 不讲价钱
高速公路是省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我市境内的又一条南北高速公路通道,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中部欠发达省市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对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 提高该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按照省政府要求 , 该项目必须在年月日前组织施工单位进?。??婵?そㄉ?,时间非常紧迫 。我市相关部门和沿线乡镇思想务必要高度统一,不讲价钱,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二、工作务必要快速推进,不拖后腿
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一条利用亚洲银行贷款建设的高速公路 。项目安徽段穿越三个市级行政区和五个县级行政区 。目前两市都在全力推进项目的有关工作,特别是市的征地拆迁工作已走在了我们前面 。为了保证省政府提出的月日全面开工建设的要求,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及集体土地上违法建筑处理的政策指导等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协助各区政府按期办结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对象的确定及参保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林业部门要做好征地拆迁范围内涉及林地征用手续办理及树木砍伐许可等工作 。总之,各有关部门要协调统一 , 快速推进征地拆迁等工作,保证按时完成省政府的目标要求,不拖后腿 。
三、政策务必要严格执行 , 不打折扣
高速公路段沿线各乡镇作为征地拆迁责任主体,要按照市、县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 , 全面负责征地拆迁和安置实施的组织工作 。要按照征地拆迁安置包干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资金 。
要强化监管 , 严肃纪律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征地拆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征地拆迁工作全过程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到户补偿明细公开,严格资金监管 。严禁降低或提高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严禁延期支付和截留、挪用、克扣、侵占被征地村和农户的征地拆迁补偿费 。对征地拆迁补偿费发放不到位或引发重大社会稳定问题的 , 将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群众反映和检查发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影响征地拆迁 ,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纪检监察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同志们,建设高速公路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时间节点,各司其责 , 密切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保障高速公路于月20日全面开工建设,以实际行动向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把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三
构建和谐社会 , 同志们深入开展“整脏治乱”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希望大家找准差距,迎头赶上,彻底扭转目前被动局面 。相信 , 只要全县上下振奋精神、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一定能够展示龙里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
县委召开常委会对全县的整脏治乱”工作进行了研究,近期 。决定开展“整脏治乱百日大行动”今天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对这次专项行动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 ,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整治机制,切实解决当前我县“整脏治乱”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树立龙里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
一、认清形势 。
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今年以来 。着力加强整脏治乱工作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形势不容乐观 。9月2日,州委、州政府召开“整脏治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通报了全省“整脏治乱”工作的排名情况,县从第一季度的43位下滑到第二季度的第83位 。根据省“整脏治乱”工作的考核方案,年终要对在检查考核中位列全省后三名的县(市)进行通报,并挂黄牌进行警告 。全省88个县(市)龙里倒数第六 。
县“整脏治乱”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从多次督查反馈的情况来看 。都是以前就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的但并没有得到落实 。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单位负责人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行职责不到位,整改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工作停留在应付检查、考核层面 。二是整脏治乱”工作社会支持率不高,对干部、职工和群众宣传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特权思想严重,导致乱停乱行、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依然严重,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是职能部门存在管理缺位,工作沉不下去,没有深入调研,没有认真思考怎样开展工作 , 致使有些事没人问、没人管 。四是部分市民素质不高 , 不珍惜整治成果 , 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现象十分突出 。
既影响环境和形象,城市管理中出现的脏乱”问题 。更会影响到发展 。实践表明,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整脏治乱百日大行动”顺利开展 。9月25日前要彻底扭转全县“整脏治乱”工作被动局面,实现大改观 。希望在座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履行职责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严肃追究责任 。
二、强化工作措施 。
促进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做好“整脏治乱”工作 。整脏治乱百日大行动”目标任务及要求,一)要强化措施抓整治 。县委、县政府出台《龙里县领导干部“整脏治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目的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刚才已经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取得实效 。要深入社区、村寨、交通沿线,深入群众,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自去走,切实把本辖区、本单位存在脏、乱问题找准,对症施治 。按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量化任务,责任到人,做到分工明确,分片包干 。要突出长效管理,重实际、使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杜绝表面文章 。
关键在领导,二)要强化责任抓整治 。整脏治乱百日大行动”能否取得实效 。重点在履行责任 。建设、公安、交通、卫生、工商、供销社等职能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效能的高度,把城区综合整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要定期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 。整治工作中,主要责任单位要当好“领头羊”主动站在第一线 。各部门要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主动承担责任,切实履行好职责,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甚至失职缺位现象 。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群众“最盼”上赢民心,群众“最怨”上改作风 , 群众“最需”上求实效 , 做实、做细”上下功夫 ,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真正把“整脏治乱”办成民心工程 。
特别是省、州必查的重点路段、重点区域 , 三)要强化督查抓整治 。要加大“整脏治乱”督查力度 。要经常查、反复查,及时指出问题,跟踪落实到位 。对敷衍应付、群众意见大、问题多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推而不动、动而不力、横拖竖阻、败坏形象 , 以及推诿扯皮甚至失职的部门单位,要及时通报 , 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无视“整脏治乱”活动存在该给予黄牌警示、诫勉谈话、辞去领导职务的都将按程序进行严肃处理 。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四)要强化宣传抓整治 。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各乡镇、各部门在此次会议结束后,要及时召开本单位的动员会,让每一名干部职工、群众都积极参与 , 形成“上下一条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新气象 。对不能完成任务、屡教不改、措施不到位和严重的五脏”五乱”不文明行为,要进行曝光 。当前 , 正着手开展商业功能区规划和市场搬迁两项工作,各单位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支持和参与 。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五)要强化执法抓整治 。公安、城建、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敢于顶住来自各方面的人情压力 。要动真碰硬求实效,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巩固“整脏治乱”工作成果 。
【浙江新农村建设具体情况?】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