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诗必背:
1、江南(汉乐府)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译文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 , 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
2、敕勒歌(北朝民歌)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 , 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
3、咏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
译文“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
4、风(李峤)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译文风 ,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
5、咏柳(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
6、凉州词(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
7、登鹳雀楼(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 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
8、春晓(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忽记起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谁知道满枝盛开的花朵凋零多少 。
9、凉州词(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 。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
10、出塞(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译文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离家乡的瘵士仍未回还 。要是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统帅,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侵扰阴山 。
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能力训练#导语古诗是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 , 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富有中华文明特有的美感 。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 , 皆耐人寻味 。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欢迎阅读参考!1.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 , 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 , 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
2.遥:远远地 。
3.知:知道
4.为:因为 。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2.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
注释
宿:住,过夜 。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
语:说话 。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
3.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 , 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 , 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 , 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
古原:指乐游原 。
近:快要 。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 , 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 , 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 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 , 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
4.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yí)岁除:一年已?。?耙弧弊钟迷诘谒纳?ㄈド?┳值那懊媸保?“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 。除,逝去 。
屠苏:指屠苏酒 , 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 , 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 以驱邪避瘟疫 , 求得长寿 。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 , 人口稠密 。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
5.适合儿童背的五首古诗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 , 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 , 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 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 , 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 , 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 , 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
前:过去 。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
念:想到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
涕:眼泪 。
#婴幼儿#导语古诗是很好的幼儿语言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 。下面是分享的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
1.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 , 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 , 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 , 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 , 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 , 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 , 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
2.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
【儿童古诗必背】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
歌:长鸣 。
拨:划动 。
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 , 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 。曲 , 弯曲 。项,就是脖子 。曲项,弯着脖子 。歌,唱歌 。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 , 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 。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 , 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 , 一个“曲”字 , 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 , 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 , 而江水却是绿的 , “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 , 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 , 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
在这组对偶句中 , 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 , 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
3.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
过:经过 。
斜:倾斜 。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 , 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 , 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 , 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 , 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 , 视自己为一列战车 , 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 , 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
风是神奇的 , 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
4.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坪尤牒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坪尤牒A鳌? ,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 , 气势雄浑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 , 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 , 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 , 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 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 , 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 瞻远瞩的胸襟 , 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 , 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 , 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 , 而没有对仗的痕迹 。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 。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
5.学龄前儿童必背的古诗精选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 , 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 , 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 , 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 , 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 , 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 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 , 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 , 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 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 , 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 , 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 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
- 想买一个儿童自行车,哪一个牌子比较好呢?
- 李白写的关于食物的诗句古诗词
- 96格硬笔书法古诗怎么分配
- 关于经典诗句的手抄报
- 用古诗问侯早安的句子有哪些?
- 风的古诗解落三秋是什么意思?
- 有关感恩的古诗
- 经典励志古诗词名句
- 关于古诗中的四季的手抄报
- 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