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

摘要: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可谓是无处不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十分快捷的便利 。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来说,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分配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文章将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 探讨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信息化管理 现状 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和策略已经难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但是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时,由于相关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 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 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去提升 。下面 ,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简要地谈一谈做好相关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以求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 。
1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迫切需要
当前,有一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都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 , 当前一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发展方向尚未明确地定论,人力资源管理究竟该何去何从呢?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时具有公开、迅速、便捷的特点 。因此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发展的理想选择,其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由单一性向全面性以及单向性与双向性的方向发展 , 其使得单一的人力资源信息逐渐转变为人力资源,有效地提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和作用 。如在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长期处于被弱化的地位 , 许多人都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单位内员工安排的合适岗位即可,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则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单位职工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分析,这样也有助于职工合理调配 。
1.2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亦是如此,其对于单位职工的调配、各种矛盾的解决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又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其涉及到单位多个部门的工作 , 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而且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应用时工作效率也比较低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之后,这种问题则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在实施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之后,人们要获取各种资源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想要全面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资金、绩效等状态 , 高层人员不再需要进行全面实际调研,只需要进入相应的网络系统,就能够快速地查阅到相关的信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2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亟待开发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而当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软件还是偏重于一般性、应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其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更高难度的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地开展,而且,部分软件还带有较多插件 , 其在实际中应用时作用并不是很大,有时候甚至会妨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没有独立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基本上都是由专业的软件公司为其制作的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例 , 软件公司对于其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开发管理软件时 , 相应软件能够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庑┪侍獾某鱿侄杂谌肆ψ试葱畔⒒?芾砉ぷ鞯目?褂凶沤洗蟮挠跋?。
2.2动态数据更新不及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动态数据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 对于管理决策来说,动态数据是其必要的条件,管理人员通过对动态数据进行监测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并科学地对单位人力资源进行配置 。而在制定决策的时候,管理层应当以动态数据提供的即时信息作为依据,但是 , 在现实中,动态数据的更新往往难以跟上实际发展需要,数据更新滞后,这使得数据库的相关数据缺乏时效性,其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展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
2.3数据库设计不合理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所收集的种种数据都需要存储到数据库中,这样也便于后期调阅和使用 。但是,当前一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单位的数据库设计很多都已经脱离了组织的实际情况,其也没有满足组织的最广泛需求,主要原因就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等都不是很了解,使得其最终设计出的数据库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因此,数据库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当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
2.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用发挥不完全
当前 , 基本上大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每个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信息化所发挥的作用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 , 有的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比较注重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 , 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有些单位则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错误地当成“个人档案信息记录器” , 其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最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定的负面影响 。
3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3.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科学分配职员工作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都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目标 。而要顺利实现该项管理目标 , 首先就必须要想办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也是人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结论 。而在具体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想真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竞争机制,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例,为了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在单位中一直坚持的都是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岗位竞争时只要有能力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竞争,最终择优录取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员工准入和退出机制,要依据不同的岗位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人标准及用人待遇,使单位中的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 。最后,则需要单位妥善地安置新来员工,尽可能地发挥老员工的余热,可以通过返聘的形式,将部分愿意为单位做贡献的老员工返聘到单位,进行传帮带,依靠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助新员工更为迅速地成长 , 做好单位员工的新老交替工作,促使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3.2选择适用的软件 , 人员配置坚持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等 。因此,在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时,首先需要做好软件开发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存在差别 , 因此其所需要的软件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综合要求比较高,所从事工作的保密性程度高,对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妥性要求也比较高 。但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软件系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软件只需要能够满足常规的应用需求即可 , 针对不同单位所需要软件的差异性问题 , 企事业单位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软件,尽可能的坚持以人为本 , 满足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发挥其管理作用 。在软件应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够通过软件进行解决,因此,在应用软件时也不能对软件过分地依赖,而是要借助应用软件对管理工作进行辅助,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实践中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3.3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积极落实各项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企事业单位不言而喻,而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虽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软件操作系统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完成,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当前的许多工作人员虽然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办公,但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开展管理工作 , 对于许多工作人员来说 , 还是较为特殊的,在具体的工作中,可能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这种新型工作方式 。所以说,要真正发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使相关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 。如: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期限内没有完成考核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 , 而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 , 让优秀的工作人员帮助技术能力一般的工作人员,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
4 结束语
总之 , 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不同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各不相同 。因此,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时,其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也可谓是各不相同 , 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 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科学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发挥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
参考文献:
[1] 赵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创新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67- 68.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
 [2] 韩冷晨,李冰.基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竞争力提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9):84-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