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种养业,依赖于当地水、土、日照、气温等天然资源的配置 。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天然资源的配置 , 只能适应 , 不可能整体改变,只有局部或某一方面改善的可能,如自流灌溉和大棚 。具有改善大自然气候的森林和植被 , 中国实际整体上是破坏,环境在恶化 。这是农业的天然弱质性 。生产资料的弱质性种、养业量的增长 , 依赖于可耕种土地和草原的面积扩张,从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农地面积的国际比较看:1992—1994年 , 美国为118.2公顷 , 加拿大为173.8公顷,澳大利亚为1074.4公顷,英国为28.2公顷,荷兰为6.4公顷,低收入国家平均也有1.7公顷 , 而我国仅有1公顷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农业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农业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加之,中国有史以来历次“均贫富”的革命,首先是均田地,必然是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 。即使进入工业化时期,农业机械化投入大、成本高,没有需要,也没有可能成为农业生产主要手段 。因此,我国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也是弱质的产业 。劳动主体的弱质性首先,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数失去控制,新中国50年增加8.5亿人口 , 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加,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产力提升创造的价值,人均可分配的消费品相对减少,用15%的GDP养育70%的人口,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其次,工业化过程,乡村商品流通政府垄断 , 阻止了农村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化程度低,没孕育出市场经济人才与机制,农民不具备闯市场的天资 。再次,城市需要的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的筛?。?吸纳的都是农村中的精英人才,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最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普遍文化素质低 。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 , 其中3/4分布在农村 。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 。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 , 受高中教育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 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过95% 。日本同期同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 , 1997年~1999年间,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03% 。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都是乡镇“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雇员,与农民没有利益关系 。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农业科学技术,最初非九牛之力不可,由于方法问题,有的地区甚至抗拒科学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新的思想、观念了 。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 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劳动者素质都没有从事农业的产业大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 。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几千年以来,社会管理者都没有对农民进行任何形式的实质性组织,新中国 , “人民公社化”才真正实行农民组织化管理 。80年代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又一次“均田地”行为,二轮承包30年不变 , 是固化小农经济的行为,单纯从组织管理方面看,是一种社会退步(起码是一种制度复归) , 阻止了现代农业的内生 。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面对千家万户、利益各异的松散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第一是40年的资源输出 。自统购统销,农业生产资料垄断经营,一直到开始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止 , 国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40年整体上是农村支援城市,农业向工业输血 。第二是30年的人口膨胀 。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农村生育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 , 至今农村人口出生率仍然高于城市,出现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少生育,低素质、低收入人群多生育的逆向调节政策 。第三是10年的横征暴敛 。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 , 农民中释放的热情到84年达到最高峰,国家便出台了“农业特产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高度组织条件下的管理机构不减人反增人 。94年税制改革 , 提高两个比例,财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县乡两级财政入不敷出,加之普九义务教育投资、基层官员政绩需要的形象工程以及吃喝风、行贿风等等 。20世纪末的10年,在农村基本上是横征暴敛的10年 。第四是农业产业链中断 。产前产后服务 , 前40年国家垄断专营,原因是产前和产后有钱可赚,唯独生产环节不赚钱 。国家虽然出了钱,但不是给农业生产者,给了经营者,国家受到中间商盘剥,最典型的是粮食系统和供销社生资系统、棉花系统以及农业系统的种子公司 。由于产业链中断,导致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是不完善的 , 一下子抛向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五是农村其它产业被现代工业取代 。农村社会历史上的其它产业,如手工业 , 各种作坊等,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自救力,内生产业力尽丧 。第六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 。小病拖 , 大病等,促长了农村封建迷信盛行,养儿防老、家族意识等传统观念大行其道 。第七是政府和城市居民深层意识歧视农民,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收效甚微 。在社会二元结构中,呈现出城市居民始终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 , 而农民没有享受到一丁点(除保护价一项外)社会福利 。打工是盲流,春运加价,克扣农民工工资 , 大城市设计许多限制外来工的壁垒等 。农民在城镇成了低智商、犯罪的代名词 。
- 夜华说我嫌麻烦用法术变走了是哪一集
- QQ说说怎么添加音乐
- 为什么早期的国产车都是用日系来逆向研发生产,而不是欧美车系?
- 请问,香巴国是指什么?是传说中的一个国度吗?还是历史上对某个国家的特定称呼?
- 从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同样是岛国,日本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 刘德华2004年的演唱会VCD为什么没有收录《17岁》这首歌?
- 现代言情小说温柔治愈经典句子摘抄通用
- uc推文在哪接单
- 烤面筋怎么做
- 仙境传说RO敏骑装备怎么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