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谁之责?

我想凡是当班主任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家长说过类似下面的话 。
“老师 , 你多说说孩子在家不要总是玩手机!”
“老师,你说话管用,劝劝他到家先写作业,不要一味地玩游戏!”
“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多费费心!”
“老师 , 你多照顾照顾某某,他在家没有做过什么事,照顾不了自己,在学校多多拜托你了!”
…………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这样说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成了教师的事儿了呢?
? 不让学生玩手机,请问手机是谁给孩子的呢?是老师吗?
父母是他的养育者为什么就没有说话的权利了呢?是谁把权利弄丢的呢?
你的孩子为什么一切都拜托老师了呢?那我们父母做什么呢?
? 他在家什么也没做过 。为什么不让他做呢?在家养成这样的习惯,凭什么让老师对他就要特殊照顾呢?
我想为人父为人母的每一个人应该好好地思考这些问题 , 到底谁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实教师的职责没有这么多,他只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协助者 。教师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很短 。最长的也就是小学老师可能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6年的时间,初中才仅仅两年或者三年 。因此,老师给孩子带来的教育影响很小 。而父母则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 加上血缘与亲情的关系,给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好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
学校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 要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老教师学习,甚至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还要进行经济处罚,而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人、第一责任人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成长,又做了哪些事儿,是学习家庭教育了,还是在孩子面前起到示范与榜样的作用了?所以说,我们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加强学习 。
教育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场修行 。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无法替代 。为人父母要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千万不要偷懒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 才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正如《穷爸爸,富爸爸》里所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实“父母”,才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 。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孩子的教育是谁之责?】
那么 ,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到底是谁的事?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共同的事 。可是,我们到底怎样分工才算合理?才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分工原则:丢掉个人情绪,一切从孩子需要出发?0?2?0?2?0?2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当成家务事来争执,那你们一定不是一对成熟的父母 。在这件事情上,当我们彼此有抱怨的时候,当责备的话就要冲口而出的时候,我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平静心情,对自己说:孩子最需要我们的陪伴而不是争吵 , 养育孩子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责任解读:周正(心理学家 , 央视心理访谈嘉宾):一个人照顾孩子,一个人彻底成为孩子朋友?0?2?0?2?0?2 教育就和管理一样,在统一思想下,一定要分工明确,一个人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 , 避免出现断档和相互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比如,妈妈要求孩子8点30洗脸睡觉 , 而爸爸照顾孩子的时候却是9点钟睡觉,虽然只是小小的差异,但对小孩子来说,他们会比较混淆和糊涂,在他不愿意遵守妈妈的规则的时候,他可能会说:爸爸说的 , 要9点钟才睡觉,我还要玩 。让一个人(最合适的人选是母亲)主要照顾孩子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这个人可以在孩子健康、营养、心理方面多加研究做专家型的家长 , 科学养育孩子,而另外一个人则不必婆婆妈妈,心里不必太多条条款款,抽时间多陪孩子玩耍,彻底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规则的生活下拥有自由和“犯错”的空间 。小巫(美国Rugest大学教育学硕士):三个人的关系是以孩子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0?2?0?2?0?2 教育孩子夫妻应该共同参与 , 虽然彼此的角色不同,但两人对孩子的影响同等重要 。在孩子、父亲、母亲的家庭关系中,应该是以孩子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孩子和父亲与孩子和母亲这两天线是同等长度 。只是在中国文化里特别忽视父亲的参与,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是有问题的,有人称之为婚内单亲妈妈 。父亲是男孩的榜样,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决定了男孩成年以后和家庭成员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父亲是女孩的参照物,父亲对女孩的态度影响女孩对男性的认识 , 如果父亲对女孩是忽视的,那女孩将来会认为丈夫对自己忽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要轻视自己的责任 。黄晓星(华德福教育专家):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责任?0?2?0?2?0?2 在家庭生活中 , 哪个人多带孩子,哪个人少带孩子没有绝对的区分,但,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需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孩子成长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爱和帮助 。孩子3岁以前,母亲的关爱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源泉,这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成长,安全感的缺失会让孩子焦虑、胆怯、无法专注 , 所以在孩子3岁以前,母亲的照顾是绝对必要的,这时候,妈妈最好不要说:我要工作,孩子的事情你来管吧 。慢慢地,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要越来越多的融入孩子的生活,给孩子树立男性榜样,让男孩学会如何爱妻子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 让女孩懂得和男性相处 。总评:三位专家的话看似有些矛盾之处 , 仔细品味,却有着相同的思想:养育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同,但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