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宋朝官员为何年到70也不愿退休?只因宋朝体制的诸多弊端( 五 )


而且在灾荒年出现灾民时 , 为了解决灾民无家可归 , 无事可做也招入军队 。宋朝的军队都是终身制供养 , 即使你二十岁入伍 , 到了六十岁打不动仗 , 还是有固定工资可以发放 。
其次是宋朝官职为了避免大臣独揽大权 , 采用分权制的官职设置 , 例如丞相就分出管理军事权的枢密院、还有类似“副丞相”的参知政事等官职 。常常就是一个官职的工作任务 , 会设置有三个人的岗位负责这个事情 , 结果就是互相推诿的情况时常出现 。
所以 , 宋人蔡襄给宋仁宗上的《强兵疏》里面就提到:“臣约一岁统计 , 天下之入民缗钱六千余万 , 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 , 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 一分给郊庙之奉 。国家之费何得不穷 , 民何得不困” , 他指出国家的收入有六分之五要花在军队上 , 但是这样的兵却没有战斗力 , 完全是浪费国家的钱 。
冗兵和冗官的问题加起来就变成了冗费 ,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财政收入很高 , 但是预算支出也很高的原因 。蔡襄后来又上了《强国疏》非常担忧的表示“兵日益多 , 官日益冗 , 财物有限而支费无涯” , 觉得终究有一天会出现大问题 。
其实朝廷也知道养着太多不作为的官员确实是很大的负担 , 并且在鼓励早退休上作了尝试 。
2、早退休可获得个人美誉
其实作为士大夫而言 , 实现个人政治理想很重要 , 但是可以获得一个完美的名声 , 可以流芳百世 ,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追求 , 对于以儒学为精神核心的士大夫们其实很有吸引力 。
例如欧阳修在第一次申请退休时 , 其实就做好退隐的准备 , 他自己也说过“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 , 惟有早退 , 以全晚节 , 岂可更俟驱逐乎?”
意思是我欧阳修做官到现在没犯过大错 , 早退休早安心 , 哪里可以等到被人赶下台的那天?直接退休 , 在众人眼中是高风亮节 , 不贪恋权位 , 在实际而已也是给国家减少开支 , 给后续的年轻人让位 。
而宋朝朝廷也继续开始“赶人”的安排 , 根据《宋史·职官志》中提到侍御史知杂事司马池曾申请“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 , 许御史台纠劾以闻 。”意思是说有文武大臣七十岁不自己申请退休的人 , 允许御史台弹劾他 , 也就是自己不走 , 就要骂你走 。
于是 , 也有部分积极退休的人获得礼遇 , 据《宋史·职官志》“治平四年 , 神宗即位 , 还提到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李柬之、李受相继致仕 。旧制 , 合门无谢辞例 , 帝特召柬之对延和殿 , 命坐赐茶;以受先朝藩府旧僚 , 升其子一任差遣 , 并录其孙” 。
主动退休的官员不仅获得皇帝的召见 , 儿子还获得升迁的机会 , 孙子也被朝廷任用 。
然而 , 这些看似各种优厚的条件 , 还是无法从本质上改变朝廷支出大的问题 , “三冗”还是愈演愈烈 , 并最终成为后期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
一个退休问题暴露出了宋王朝的体制弊端 , 一味规避前朝的问题 , 反而让自己的王朝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而从个人中看 , 士大夫的个人荣光与高风亮节的名声 , 终究比不过内在贪婪的人心 。
无所顾忌的尸位素餐的加速了冗官情况的恶化 , 而当这个群体足够大的时候 , 维护群体利益的行为终究是会出现 。
类似欧阳修以及他的政治王安石一样位极人臣 , 却不贪图权位的人太少了 , 也正是如此 , 宋王朝内部最终还是毁在它自己建立的制度和体制上 , 最终无法抵抗外来的军事打击 , 只能灭亡 。
参考资料:
1.《宋史、职官志》
2.《强兵疏》《强国疏》
3.《议经费扎子》
4.《独醒杂志》
5.《礼记·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