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的“祖孙状元” 两人仕途经历一个顺利 一个坎坷

没有谁能比小编更好撩的了,一个关注,一个评论就撩走了小编的心。“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短暂的人世,我们要活出自我的精彩。就让那些是是非非随风去吧,任性做自己,因为那是最真实洒脱的自己。自隋朝以科举考试方式选拔人才开始,中国历史上总计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其中,有两个状元是祖孙关系,他们出自居住于苏州十全街的彭氏家族。彭氏先人彭定求于清代康熙十五年状元及第,其孙彭启丰于20多岁再度科举夺魁。祖孙分别高中状元的,在中国历史上仅彭氏家族一家而已。清代名臣嵇璜赞之曰:“人间文福无双品,昭代科名第一家。”苏州的彭氏家族人才辈出。嘉靖年间,彭家出了一个举人,名叫天秩,从彭天秩起,彭家代有登科的,他的儿子彭汝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彭汝谐的儿子彭德先,考上了太学。彭德先的儿子彭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到彭珑的儿子彭定求时,彭家就开始问鼎状元了。康熙十五年二月,彭定求入京参加会试,一举夺得第一名会元。殿试时,他的卷子被“读卷大臣”列为第三名。殿试前10名卷子进呈皇上御览,康熙皇帝很欣赏彭定求的卷子,问“读卷大臣”为什么会把会元的卷子置于第三名。“读卷大臣”说他的楷书不及前二卷,康熙皇帝龙颜不悦,道:“会元的卷子有劝勉朕的意思,很不错。难道先儒大师周(敦颐)程(程领、程颐)朱(熹)张(载)都是书法家吗?”于是,康熙皇帝把彭定求的卷子擢为第一。就这样,彭定求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时年32岁。中状元后,彭定求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他得到一部《近思录》,极为喜爱。《近思录》是理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编纂的,辑录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彭定求早就热衷理学,得到这部书后摹写一遍,反复研读,奉为言行之准则。第二年春,彭定求上疏请假,回家看望老父,入秋后抵家,每天都侍奉父亲,讲论经义。彭定求刚刚入仕,却已厌倦了官场,打算从此致仕,在家研习理学。他在家一住便是3年,后来在父亲敦促下,才回京复职。不久,出任日讲起居注官,给康熙皇帝讲解经史,随同他参加各种重大活动,笔录于簿。接着,迁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司业,再迁为传讲,侍从康熙皇帝讲经论史。父亲死后,彭定求便辞官回家,潜心研究理学。彭定求在家一住多年。康熙四十四年,皇上南巡命彭定求与汪士钦、徐树本等校《全唐诗》,赏赐御书,传旨垂询病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万寿节”,彭定求入京祝贺。 康熙皇帝五十八年四月,彭定求病死,享年75岁。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雍正五年(1727年)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在彭定求中状元51年后,他的孙子彭启丰再次夺得状元。中状元后,彭启丰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奉诏入值南书房,承旨起草诏令,应制撰写文字。从雍正七年开始,屡次担任河南、云南、江西、顺天乡试考官,迁右中允,成为东宫右春坊的一名官员。乾隆元年(1736),彭启丰出为山东乡试副考官。三年,迁为侍讲,侍奉高宗讲读经史。五年,迁右庶子,成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六年,迁侍读学士,掌校典籍;寻迁右通政,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不久,又迁为左佥都御史,成为一名高级监察官。出任左佥都御史不到两个月,他奉命南下赈济灾民。不过,尽管彭启丰满腹学识,却始终得不到乾隆皇帝的宠爱,被乾隆皇帝说成是“从无一言建白,一事指陈”。乾隆二十年,彭启丰与大臣嵇璜一起上书要求“回籍终养”,即提前退休,彭启丰此举本非真心,他想进一步试探一下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因为当有人提出离职终养时,若皇上离不开他,会下诏挽留的。彭启丰的折子呈上去后,乾隆皇帝当天便作了批示,乾隆皇帝下诏,把嵇璜留下,对他则毫不客气地说,“彭启丰才本中平,办理(兵部)部务亦属竭蹶,且伊系内廷翰林,以文学为职,而上年扈跸和诗,视前远逊,所学日渐荒落”,于是便“著照所请,准其回籍终养”,落了个自讨没趣。虽然六年后,彭启丰又申请出仕,乾隆虽然不喜欢彭启丰,但此后一直在使用他,且执掌还愈来愈重。这是因为彭启丰还是有一定才干的,象他这样的人,朝中也不多。但乾隆总是看他不顺眼,动辄小题大做,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他大加呵斥。但乾隆皇帝始终看他不顺眼。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下诏:“彭启丰才识有限,办事不力,命以原品退休。”勒令彭启丰离职。至此,彭启丰结束了他极为坎坷的41年仕途生涯,回老家苏州去了。
历史上唯一的“祖孙状元” 两人仕途经历一个顺利 一个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