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二 )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太监及其“儿子”原生家庭之外,往往太监其实还会有儿子。这除了极少数是入宫为太监前生子的情况外,太监其实还会收“干儿子”,一般就是将自己名下的小宦官当做自己的儿子或孙子。这也就形成了往往一个太监权势越盛,子孙越多的情况。太监的妻子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太监与宫女的“对食”在明朝初期,其实朱元璋是下过命令的,不允许太监娶妻,否则就要处以剥皮的极刑。然而到了明宣宗时期,却打破了这个惯例,明宣宗因为宠幸太监陈芜,赏赐给了他两个宫女作为妻子。从此开了明朝太监娶妻的先河,到了万历年间,甚至北京的坊曲还成了太监们用于藏娇的“金屋”。备注:其实早在明朝以前就有先例了,比如唐朝时高力士就曾经娶妻。有意思的是,明朝对太监与宫女的婚姻还有专门的说法,叫做对食,又被称为菜户,这在明朝晚期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当时的太监、宫女们若在宫中没有配偶,甚至会成为其他人的谈资,被鄙称为“弃物”。太监娶妻其实往往是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同为宫中无依无靠之人,相互取暖互为照应的需要;二是对食已经成为潮流,妻子越多则越加彰显权势;三是尽管已经是残疾之人,但依然有形成家庭的强烈渴望。太监的文化生活:竟然与士人一般无二整体来说,明朝的太监们大多出身贫寒,这些人在入宫为太监后本来并不识字。明朝初期,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干政,不准宦官读书识字。但明宣宗时期,设置了内书堂用来教习宦官,所以太监们才渐渐开始识字读书。到了万历年间,内书堂的老师们甚至鼓励宦官“有余力,学作对与诗可也”。另外,由于明朝文风比较隆盛,所以太监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据考究,其实那时候的太监就会经常吟诗作对、把玩古董甚至还会修习方术。当时的太监中其实不乏风雅之人,有的太监还以擅长作诗、书法等在宫中颇为有名,甚至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太监去内书堂学习吟诗作对比如隆庆时期,太监张维因为长期陪伴太子读书,所以文化修养与士人相差无几,因为特别上场写诗甚至还被明神宗叫做“宫中秀才”。张维颇有附庸风雅之风,在他的寝居里还种植了个小竹林,明神宗后来给这赐名为“苍雪”。这里给大家介绍张维的一首诗《斗促织》,以斗促织来写皇宫里的尔虞我诈: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 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 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 眼底孽余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书法、弹琴说起书法,明朝太监中可谓能人辈出。先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保,历史上的他可谓是全才,琴棋书画多有涉猎,尤其是书法水平高超,据说《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就是他亲笔所作。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再举个并不出名的太监叫戴义,他先后服侍过明宪宗、明孝宗。他精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被皇帝认为可以媲美沈度,而沈度是何人?那是朱棣口中的“大明王羲之”。戴义除了擅长书法外,在音乐一道上同样卓有建树。据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南方有名女子擅长琴艺,从南方到北方,竟然没有一合之敌。后来,这位女子听说了戴义擅长音乐的名声,就决心一较高下。次日,双方约好地点,隔着帘子较量。谁知戴义先弹后,一曲弹完,竟然有“天涯何处遇知音”的高山流水之感,那女子面如死灰,从此不再弹琴。这故事可能有几分夸大之意,但也足以说明戴艺的琴技之高超。刻书收藏、把玩古董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逐渐庞大,在宦官的有意结交和士人的争相攀附下,两个群体的联系可谓密切。比如万历年间的太监王翱、诸升就很喜欢和士人往来。至于知名太监冯保,那就更是了得了,他酷爱琴棋书画,号称有儒者之风。在他司礼监期间,刻了不少书籍,可谓风雅,比如《启蒙集》、《书经》、《帝鉴图说》等。又有太监王赐,喜好文物古董,经常就让人送来书画,且多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