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三 )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太监居然也是信徒?热衷信仰佛教与道教前文提及,太监中其实有不少人是出身贫寒,这也导致他们身上不可避免的保留了很多的民间信仰。明朝时期,在历任皇帝的扶持下可谓佛道繁荣。这也导致明朝太监多有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信徒。据历史记载,明宣宗时期就有不少太监直接长年吃素或削发为僧。后来,更是连权势滔天的宦官也加入到信徒队伍中来,比如大家熟知的刘瑾就非常崇尚道教,他曾经向明武宗上奏,请求在朝阳门外修建道观以供奉北极玄天大帝(真武大帝)。另一个权宦魏忠贤则是信奉佛教,他用自己平常敛来的钱财捐助佛庙,给佛祖塑造金身。但整体来看,明朝太监作为道教或佛教信徒其实是很不严肃的,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供奉道教或佛教,但其实有时候不免显得荒谬。比如他们会将佛教徒搜罗到自己门下,还会给僧人安排各种仆人服侍。不过整体来看,太监中还是信仰道教的居多,比如明孝宗时期的太监李广因为擅长炼丹、画符而受到明孝宗的器重。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热衷信仰的原因其实太监热衷信仰的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太监由于无后代,在古代的习俗下可能无人祭祀或烧纸,所以往往就会在生前就会与寺庙打点好关系,借助寺庙的香火来祭祀自己,比如北京的智化寺就是大太监王振说修建;二是太监由于身有残疾后,往往趋向于女性化,而根据明朝当时来看,妇女信教较为明显,推测可能是因为如此,太监对宗教更容易产生信赖感。太监的生活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披着风雅外衣的市井小民,与士人阶层无法融合披着风雅外衣的市井小民前文提到,太监生活居然和士人一样会附庸风雅,但这毕竟只是太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物。其实整体来看,太监虽然与士人交往密切,但在审美情趣上还是其实还是和市井小民无异。比如据记载,嘉靖年间,太监高隆西汉收藏名画,有投其所好者自然就送了他一幅名画。可是高隆看到这幅名画的留白后,却说道,名画固然是好,但这画上还空了些地方,给我画个三英战吕布更好。这说明了大多数太监表面上懂画,实际上不过是跟着凑热闹罢了。此外,大多数太监还是和普通市井小民一样有着朴素的忠奸观。比如万历年间太监孙隆,曾经在杭州的岳飞庙前,用自己平素积累,让人用铜铸造了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四人之像,感叹忠奸善恶。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与士人阶层无法融合看到这个,可能有些人会好奇既然二者同为官僚阶级的一员,但是为什么会无法融合?其实二者的集团凝聚力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太监是因为亲近皇权而获得了权力上的加成,虽然有自己的势力集团,但是这个集团的凝聚力只能依托在权力上,往往是以某个特定的太监为中心,在核心变更时有极为明显的权力变动。
明朝太监的多面人生:谈谈太监的家庭、文化活动及精神信仰
文章插图
士人团体结语与感慨从太监的日常生活来看,他们虽然生活在宫中,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基本上与民间老百姓相差无几。他们中的部分人固然权势滔天、惑乱朝纲,但其实更多的太监只是君权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们努力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们终究无法真正像正常人一样。所幸封建制度彻底被推翻了,以后这种牺牲品终于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