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明穆宗朱载垕的遗诏只是命高拱、张居正辅政,但东厂提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却在遗诏中加上了自己的名字。冯保的行为激怒了本就对权力控制欲极强、对宦官掌权极度不满的高拱,于是,高拱决心联合张居正发动百官驱逐冯保,并且“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高拱的本意也许是想斩断宦官乱政的根基,也许是想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只是无论如何,“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在张居正看来都是自取灭亡。曾经对“国朝典故”进行过深入学习、研究的张居正十分清楚,“司礼权”是万万动不得的。明太祖朱元璋罢黜丞相、废除中书省后,明代皇帝就等于总统加总理,在明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皇帝多加加班,还是能够应付的,可是随着社会的恢复和发展,皇帝有限的个人精力早晚会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军政事务,一旦如此,分权就成了必然。基于对武将勋贵势力的又用又防,分权的对象只能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于是,就有了内阁和司礼监。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明宣宗,他令司礼监代管批红和掌印之权的做法相当高明且极富政治智慧,因为这种做法既给了宦官集团在大明最高权力舞台上参与博弈的足够资本,又让宦官集团变成了皇帝手中的提线木偶,无论是让宦官集团制衡文官集团、还是让宦官集团撕咬危及皇权的势力,皇帝都可以随心所欲。所以,高拱“请诎司礼权”的实质就是在动皇权。高拱想动皇权,张居正当然不会跟着他火中取栗,只是,张居正不能明确反对。当时,高拱正是如日中天,党羽、门生遍布朝内、朝外,如果张居正明确反对高拱“诎司礼权”,那么高拱一定会先发动党羽、门生驱逐张居正。关键时刻,从徐阶那里学到的“做狠事,不说狠话”帮了张居正一把,张居正明面上对高拱表示支持,暗地里却向冯保泄露了高拱欲驱逐冯保之事,结果,高拱被迫辞职还乡,张居正登上了内阁首辅之位。大明的张居正时代开始了。
文章插图
万历元年十一月,以考成法的施行为标志,张居正心中酝酿良久的改革缓缓铺开,张居正终于名满天下,距李士翱为他改名的嘉靖十五年三十七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能给一个王朝逆天续命的改革。依据晚明时期实际情况开具的考成法、清丈田亩、一条鞭法三方,三年能提神,十年能健体,十五年能治愈导致王朝土崩瓦解的“血气壅阏、臃、肿、痿、痹”之五病。为了大明内部何方势力都能配合、支持这三方的使用,张居正先是用满足文官集团扩张权力诉求的考成法赢得了广泛支持,然后用清丈田亩打了晚明既得利益集团一棍,最后用一条鞭法给了晚明既得利益集团一颗甜枣。但是,张居正远远低估了晚明既得利益集团的贪欲和底线,他们宁愿抱着金银财宝等待国破家亡,也不愿伸手去拿张居正给的那颗甜枣。万历十年,为了改革鞠躬尽瘁、被既得利益集团策划的刘台案和夺情案折磨的心力交瘁的张居正病逝了,大明步履蹒跚的接近深渊。结语:王朝末期出了一个张居正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想依靠张居正逆天改命就有点想多了。【玺言春秋明末历史第七十讲,参考文献:《明史》、《明世宗实录》、《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等。】
-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生而不凡,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宋氏三姐妹是其后人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睢州历史】明代名臣李孟旸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
- 珠海挖出千斤重明代大炮 炮身铭文闹乌龙,疑半年未知崇祯帝死讯
- 为啥历朝历代第一个起义反抗的人都失败了?
- 明代才子唐伯虎最销魂的一首《一剪梅》,结尾流传千古,深入人心
- 斗门挖出一枚明代大炮
- 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