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再谈「换电模式」弊端与未来
电动汽车如何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
也许这个问题将不再有讨论的意义 , 因为2020年行业标准似乎是整体突破「NEDC·500km」线 , 2021年的标准则应当是逐渐达到NEDC650-800km;从15万起步的轻奢级标准电动汽车开始 , 以中端为极限的话 , 真实续航还可以达到500-650公里的高水平 。
至此不再有讨论换电的意义 , 因为“30min·80%”的快充标准即可满足用户需求;能够连续驾驶超过四小时而不休息的司机应当是极少的 , 以高速公路平均时速100km/h为参考的话——稍事休息的时间即可恢复足够的续航 , 此时换电是否还有意义呢?
文章插图
换电模式为何全数失败【换电】指车辆行驶到即将亏电之前 , 到换电站更换整个电池组总成 , 当然这是换电站已经充满电的电池包 。 这种模式乍听起来感觉会很不错 , 但细琢磨后会发现问题很多 。
1:电池组可不像是电动车的电瓶 , 几十公斤随手就能提起来;汽车的电池组再轻盈也要数百公斤 , 达到1吨左右也是不算很夸张的 。 同时电池组的位置总是在底盘底部 , 那么换电就要将车开上举升机 , 通过机械臂来拆卸安装电池包 。 这样的操作是否麻烦或存在风险可撇开不谈 , 硬件设备的投入难道不会让换电的费用过于高了吗?
充电的优势是绝对成本优势 , 假设充电要30分钟而公共换电站只需要十分钟 , 但差价是数倍之高 , 还会有多少用户能够接受?
文章插图
【2021年再谈「换电模式」弊端与未来】2:换电最大的问题是电池组的真实容量不可预测 , 即使是同款车的同型号电池组总成 , 有些使用了十几万公里 , 有些却只用了几千公里;那么电池组的实际容量就会有10-30%的差距 , 换电后无法预测下一轮的行驶里程 , 行程规划与时间规划就会全部被打乱 , 实际用时反而可能会更长 。
同时电芯的工况、电池组是否有损伤 , 以及线束的稳定性等等问题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以燃油汽车为参考的话 , 换电就等于走一段路换一台发动机 , 不了解发动机工况开起来有底气吗?
文章插图
这两个问题是从用户角度分析得出的答案 , 当然也还有最被关注的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高频率地拆卸电池组 , 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损伤 。 原车生产线打造的商品车的标准总是最高 , 后期反复拆卸核心总成 , 这确实会让用户存在质疑;尤其是越来越多高标准动力电池组 , 在集成于底盘后还要作为结构加强件 , 这是能随便换的吗?
所以在过渡阶段以低成本高标准的磷酸铁锂电池重新回到第一阵营 , 未来可能会以固态或其他电池类型提升续航之后 , 换电基本没有意义可言了 。
文章插图
运营角度分析全球知名的换电模式品牌基本都“完结”了 , 剩下的只是以公交汽车、货物物流专业卡车使用 , 小范围内的使用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则必然划算 。 而在乘用车型领域中则没有价值 , 以蔚来或特斯拉为主的新势力品牌都是以此作为噱头 , 造车并不是核心或者说是初衷吧 。
其实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Better place , 这家主攻换电模式的公司是作为第三方为车企提供服务;然而与其合作的品牌只有雷诺一家 , 大部分传统车企是不认可这种模式的 。 而这家公司以短短的六年时间烧掉八亿美金 , 最终还是破产了 , 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插图
- 新A3/新Q5/国产A7L领衔 奥迪2021年14款新车绝对让你“高潮迭起”
- 齐普策:宝马全力支持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将在全球销售10万辆纯电动车
- 观点|蔚来秦力洪:换电发展暂无法可依,建议出台明确办法
- 百人会2021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2021年计划销售10万辆纯电动车
- 重磅新车提前看,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SUV,我想就这五款了
- 吉利汽车2021年销量目标敲定:153万辆能实现吗?
- 梅赛德斯-奔驰EQA电动跨界车型将于2021年春季在欧洲市场开售
- 2021年油价首次上涨!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7.5元
- 油价迎来2021年首次上涨,92号汽油将告别5元进入6元时代
- 油价迎来2021年首次上涨,武汉人下班顺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