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从“画大饼”到拥有十三位诺奖作家:费伯出版社发家史( 二 )


从“格怀尔-费伯”到“费伯-费伯”
《荒原》的出版自然可以帮助费伯出版社一举奠定文学出版的审美品位,不过,想要靠出版《荒原》来赚钱,还是有点太异想天开了。这本高深晦涩的诗集迄今为止能读懂的人都寥寥无几。但好在,通过《荒原》等其他书籍的出版,费伯出版社算是成功将T.S.艾略特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从此拥有了一位极具审美判断力的文学顾问。
费伯|从“画大饼”到拥有十三位诺奖作家:费伯出版社发家史
文章插图
1944年费伯出版社董事会,中为杰弗里·费伯,左为T.S.艾略特。
对出版社而言,只有审美自然是活不下去。虽然杰弗里·费伯当初答应出版社拥有者,自己会先做一些法律工具书来赚钱,但实际上一本都没有做,可他还是要想办法让出版社在商业上谋生。杰弗里·费伯决定扩张原有的《护理手册》,让它变成一本名为《护理世界》的杂志,专门向护士和居家主妇们推销。靠着这本杂志的畅销,出版社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过,这个杂志也是费伯和格怀尔夫妇分歧加剧的开始。
1925年12月,《护理世界》创刊,第一期就成功卖出去了32000份。费伯认为这份杂志将会有庞大的公众需求市场,希望格怀尔夫妇能在营销宣传上多下些功夫,增加《护理世界》的印量和库存。费伯的想法很明显——这份杂志卖得越好,他用于做文学出版的资金就越多。可惜,保守的格怀尔夫妇没有采纳费伯的建议,格怀尔认为这份杂志能保持现在的销量就很不错了,不会再开拓出什么新的受众群体,相反他们还瞧不上费伯的杂志策划思路,他们认为《护理世界》应该多提供些有益的干货,比如有个医生宣称不要将牛奶和水混在一起给婴儿喝等等,而费伯反唇相讥,他认为那些医生完全是胡说八道,没有经过任何现代科学的证实。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费伯和格怀尔夫妇起纠纷的同时,英国的印刷厂还闹起了罢工,大量书籍与杂志都无法印刷。因为工人们要求增加薪水,印刷成本增加,《护理世界》的收益便大不如前。畅销项目的失利又影响了文学出版的投入。最终,费伯不得不承认,《护理世界》投入的资金确实是打了水漂。出版社的财务状况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
保守的格怀尔夫妇想要辞掉费伯,赚钱的畅销杂志陷入停滞,文学出版项目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启动。费伯的文学出版生涯看似已经走到了绝路,他屡次写信给格怀尔夫妇,希望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和解。
不过,双方的矛盾升级也不能怪格怀尔夫妇过于保守。本来他们和费伯在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但是在费伯最窘迫的时候,他给格怀尔夫妇写了封信。信的思路非常清奇,意思大概是——现在出版社的图书业务需要重新规划,但咱们两个人的策略并不一致,看来,得有人做出一点牺牲才行,我想了想,有了个办法,要不然就让我把你的股份全都买下来自己当老大吧,说吧,你最低愿意卖多少钱?
试问哪个大股东听到这样的话不会觉得对方是在发疯了呢。
自此以后,格怀尔夫妇对费伯的最后一点信心也彻底丧失,他们也在试图动员理事会,用投票的方式将费伯踢出去,重新选一个称心的出版社主席。所幸,命运的转折在1929年到来了,在费伯和格怀尔都认为出版社的图书业务已经是一摊烂泥的时候,有人找到了出版社表示自己愿意高价收购《护理世界》。费伯想办法将这笔钱划到了自己的囊中,他用卖掉《护理世界》所得的两万英镑,买下了出版社的图书业务(花了正好两万英镑),从而一举获得了出版公司的绝大多数股份,成为绝对的掌舵者。
他掌控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将公司名称从“格怀尔-费伯出版社”变成“费伯-费伯出版社”。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而费伯,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他的文学书籍出版了。
天赋胜于品位
到今天为止,费伯出版社已经拥有了十三位诺奖作家,从早期的贝克特,圣-琼·佩斯和威廉·戈尔丁,到今天的奥尔罕·帕慕克和石黑一雄,其中有些是由作家们和理事推荐,有些则是自行发掘。其中,威廉·戈尔丁则是费伯出版社险些错过的一个作家。
1953年,被新任命为委员会成员的查尔斯·蒙蒂思收到了一份小说手稿,这是由一个名叫威廉·戈尔丁的作家寄过来的。在费伯出版社,不是所有作家的手稿都会直接由委员会成员们阅读,戈尔丁送来的这本小说名叫《内心深处的陌生人》(Strangers From Within),在此之前已经被费伯出版社的审稿员们看过了,给出的评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