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在赣东北,有一座千年古县铅(yan)山,铅山历史悠久,人文丰富,这里有千年古镇——河口,千年纸都——石塘,千峰之首——黄岗山,千载寺观——葛仙山,千首词圣——辛弃疾,千古名臣——费宏,千篇华章——蒋士铨,更有一场千古之辩流传至今,这就是被载入史册的“鹅湖之会”。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宋淳熙二年(1175年),“鹅湖之会”的交锋发生在铅山鹅湖寺,这是一次被载入中国哲学史的辩论,被认为“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故事要从宋淳熙二年(1175年)的初夏说起,浙东大儒吕祖谦与朱熹合著完理学著作《近思录》后,准备结束福建之行返回浙江,朱熹依依不舍,一路相送。五月底,两人抵达信州铅山的鹅湖寺,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三日,陆氏兄弟依约来到鹅湖寺。“鹅湖之会”的主角们于是悉数到场,辩论准备开始。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先来介绍一下“鹅湖之会”的四位主角吧,朱熹和吕祖谦都算是南宋学者胡宪的门生,算是同一个导师不同时期的学生,而公元1172年,34岁的陆九渊考中进士,主考官则正是吕祖谦。朱熹和陆九渊兄弟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学术道路,理学和心学,在那个年代算是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鹅湖之会”发起者吕祖谦,“东南三贤”之一,“婺学”(又称“金华学派”)创立者,时年39岁。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鹅湖之会”主辩手朱熹,“东南三贤”之一,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时年46岁。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鹅湖之会”主辩手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其学术思想,为王守仁所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派,时年陆九龄43岁、陆九渊37岁。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从辩论双方的学术地位来说,朱熹19岁便中了进士,被公认是天才,师承儒家大学者李侗,专门学习“二程”程颢、程颐之学,可以说一直走的就是儒学正统之路。而陆九渊34岁才中进士,既没有显要的官位,也学无师承,凭着自己的悟性开创了儒学的分支“心学”。所以,陆九渊兄弟相对于当时的学术权威朱熹来说,更像是一个挑战者。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双方辩手已经就位,地点就定在了铅山鹅湖寺,也就是吕祖谦和朱熹住宿的地方,朱熹算是占有了一点主场优势吧。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辩论的场地当时还是一座寺院,后来由于这场辩论的影响太大,宋淳祐十年(1250年),改名为“文宗书院”,后来为了纪念“鹅湖之会”,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那辩论双方到底辩了点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为学之道,教人之法”。先来了解一下双方的学术思想吧,其实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但朱熹认为“理”是在一切事物之先就客观存在的,这种说法在哲学上被叫做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认为“理”存在于人们的心里,人的主观意志能体现“理”,这种说法在哲学上被叫做主观唯心主义。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除了“为学之道”上的分歧,双方作为当时的大儒,全国知名学者,在“教人之法”上也存在分歧,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先多读书,多观察、研究、总结事事物物,只有这样,才能在博的基础上归结到精深的道理上来。;陆九渊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反对先在外界的事事物物上做穷理之工夫(包括博览群书),强调要先体认本心,去此心之蔽,先学做人,然后由人及事,再扩散到事事物物中去。
辩论|西安这座书院,因800多年前一场旷世之辩,被载入史册
文章插图
对于这些哲学理论和学术思想搞不明白不要紧,总之一句话,就是朱熹和陆九渊兄弟学术道路截然相反,而作为双方的朋友吕祖谦,搞这么一场辩论的目的是想要居中调停一下,以期双方互相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