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字|梁晓声原著、王海鸰编剧,他们如何打造《人世间》( 二 )


百万字|梁晓声原著、王海鸰编剧,他们如何打造《人世间》
文章插图
剧本写了两三年,数不清改过几稿,一直到拍摄中段,剧本还在调整。通过《人世间》,王海鸰第一次真切地近距离感知上世纪70年代普通工人的生活。“细节是贯穿全剧创作过程所有环节的重点。假如说宏观层面是一个大骨架,那么细节就是骨架上的血肉。骨架当然很重要,但最后呈现给别人的、决定你好不好看的,还是血肉”。
百万字|梁晓声原著、王海鸰编剧,他们如何打造《人世间》】寄语青年作家:书写常态生活是一种考验
在《人世间》中,知青岁月、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随着情节的推进一一展现,但这些“大事件”最终通过发生在周家人身上的“小故事”浮现出来。
百万字|梁晓声原著、王海鸰编剧,他们如何打造《人世间》
文章插图
王海鸰感慨:“历史如何组成?有宏观的帝王将相,还有一个个小家。《人世间》是以三兄妹为主线的作品,如果家庭写不好,这个戏势必悬浮,势必架空。”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活,是她对于中国历史认知的一个盲区,“这种生活吸引我,生活背后隐藏的东西也吸引我。它们是对我知识体系、生活经历的完整和丰满,所以我想试一试”。
虽然在北京居住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故乡哈尔滨,但东北依然是贯穿梁晓声写作的地域背景。
关于东北文学,梁晓声说,他之前阅读了青年作家双雪涛和郑执创作的小说,觉得很不错。他也坦言,年轻一代写作者创作上是有难点的。
“像知青上山下乡这些不寻常的事,会使人物的命运有较大的跌宕,会使爱情和友谊都置于这种不确定性中,所以写作变成了一个‘回首望去的资源’,拿来一部分就可以操作。这些都是我这一代作家的天然资源。”
梁晓声表示,现在年轻一代作家面对的生活,更多“接近波澜不惊”。因此,这就成了考验作家书写常态生活的能力。“没有大的情节跌宕的情况下,还能把人物写出来吗?这对他们是一个考验”。
20年前进入大学任教,对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
“创作不再是你个人的事,你要站在讲台上对学子们来讲文学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必须讲到文学的意义。以前我们只是低头创作,自己都没有很好地去想过。当你要讲的时候,就会回过头来看文学的起源,好的作品为什么好?流传下来的经典为什么经典?”
梁晓声说,讲给学生听,也是给自己“补课”的过程,由此不断深入思考文学的意义。
而当初,《人世间》正是诞生在这种思考中。“能不能用我的作品,最大程度体现我终于领悟到的文学的意义?接近它,完成它,给自己所喜欢并且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事,一个自我能接受的交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