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槐王氏"在婚姻上的门当户对,无疑对家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少正面作用。
文章插图
宋代婚礼剧照
有学者统计,与王氏家族有三代以内姻亲关系的宰相、副宰相有:赵昌言、张士逊、吕夷简、韩亿、贾昌朝、范仲淹、吕公弼、韩绛、吕公著、韩缜、范纯仁、韩维、范纯礼、楼玥,等等。
这些可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多数都在《宋史》中有传。这些姻亲关系,对于"三槐王氏"在仕途上有不少帮助。比如说,王旦的三儿子王素,就得到过姻亲御史中丞孔道辅的推荐为台官。
别的不说,范仲淹大家肯定是熟悉的,王旦有个侄儿叫王质,范仲淹就是跟王质结为了儿女姻亲。范仲淹有一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家,教育出来的儿女自然也不会太差。范仲淹被贬的时候,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王质去为他践行。
文章插图
范仲淹画像
这是因为,"三槐王氏"结亲也不仅仅只是看重门第,更重要的还是人品。
王旦事奉寡嫂有礼节……婚姻不求门第。
——《宋史·王旦传》
正所谓,结婚得看一个人的最低处,人品好是底线,哪怕不飞黄腾达,至少不会给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 荫补科考上政道,翰墨诗书登文坛
在古代想要做官,除了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外,还有一个轻松点的办法,那就是荫补。
比如说,王旦的弟弟王旭就是荫补为官的。
旭字仲明……以荫补太祝,尝知缑氏县。
——《宋史·王祜传》
王旭的儿子王质,也是通过荫补从政的。
质字子野……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
——《宋史·王祜传》
但是,荫补的官职发展前途有限,因此"三槐王氏"也有不少后人积极科考的。刚刚说到的王质就是其中一人。
文章插图
古代科举考试模型
(王质)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
——《宋史·王祜传》
王祜的长子、王旦的哥哥王懿也是在科考上杀了一条路出来。
懿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
——《宋史·王祜传》
此外,无论官职如何,"三槐王氏"在翰墨文章方面的素养都极好。手植三槐于庭的王祜就做过史馆修撰、参与编修《文苑英华》等这些文人才能任职的工作。王旦也有文集和诗作传世。而王旦之孙王巩的才华,更是得到了文豪苏轼的亲口称赞,苏轼在书信中称赞王巩"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与得道行者无异""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
文章插图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
虽说经常有人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在古时候书籍不像如今这么繁多易得的时候,才子还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名气和粉丝,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起到一定帮助。
除了才华受到称赞,古时候称赞得更多的可能就是道德品行了吧。
四、 道德修养积口碑,深得帝心好行事
王素是王旦的少子,他的品行得到了蜀地人民的一致称赞,他的言行还被采录成王公异断一书。
(王素)凡为政,务合人情,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
——《宋史·王素传》
王素的儿子王巩与苏轼交好,苏轼不仅赞誉王巩的才华,还赞叹王巩的德行。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
——苏轼《三槐堂铭》
王巩因为苏轼的"乌台诗案"被牵连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好友苏轼,反而是跟以往一样真心待苏轼,不仅经常书信往来,还跟苏轼一起登山畅谈。这种神仙友谊,很是让人羡慕了。换做腹黑一点的人,恐怕会拼命撇清跟好友的关系,以便自己平步青云。
难怪苏辙也赞叹王巩"勇于议论而不谋其身",勇敢说出真话,不在乎一己私利。
从古至今,才德双全的贤臣良将不少,然而,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除了自己能力过关外,还得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才行。只有皇帝认可了,大臣的意见才能被听取,进而实施。
举个例子,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才德双全的名臣,但是神宗跟王安石意见更一致,因此神宗掌权时,王安石官至宰相,各种变法措施都得以推行,司马光被贬出京都。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杨利娟|海底捞被曝给顾客打标签?最新回应来了
- 凡人修仙传|一本怪异的仙侠小说,差点把主角给写死,最终作者被“求着”封神
- 竟敢在校园周边售卖这种“香烟”,厦门一文具店被查
- 老客们|只要5元!这家“便民美发室”被顾客集体求涨价
- 注册商标|小面馆存放大量“茅台酒”,被热心群众发现后的这个举动竟牵出一桩刑事案
- 保质期|注意!这种鸡爪可能被双氧水泡过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工厂|有虫卵!韩国知名泡菜企业被曝光
- 舞美|茅奖小说《主角》被陕西人艺搬上话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