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庙大殿今犹在 不见当年孔繁豪 ——庆元文庙的前世今生( 三 )


孔子|文庙大殿今犹在 不见当年孔繁豪 ——庆元文庙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庆元孔庙大成殿遗址孟昭然 摄于2016年
庆元孔庙“先师殿”的“大成殿”,是坐北朝南之立,正上方,设有神龛,龛之正中,是立孔子的牌位,两边分别是立着“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这“四配”,和“闵子损”“冉子雍”等“十二哲”及其他先贤的牌位。大殿的樑上,分各个方位悬挂着:“万世师表”“生民未有”等由清代各位皇帝所题写的匾额。其中,以康熙皇帝所题写的“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挂在正中央,其它的分挂左右。殿上立有一只铸于明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冬日的铁鼎,鼎上铸有:“隆庆庚午冬知县朱芾制”十字铭文,字迹瘦劲苍古。此物显然是在营建时由“学后”的“凟田上村”迁移至“城底”後所铸的文物,之後搬移至此,故弥足珍贵。
孔庙“大成殿”的后面,是一座“崇圣祠”。祠中所奉祀的是被追封成所谓“肇圣王”“裕圣王”“贻圣王”“昌圣王”“启圣王”的孔子父亲在内的前五代先祖。之后,这“崇圣祠”罹受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六月的大洪水灾湮没,消失在人间⑤。而“大成殿”的下面,是“露台”空旷旷地平铺在大殿的台阶之下。其左、右的“两庑”,各有五间,皆是专作供奉先贤先儒的场所。

教书育人续使命残存大殿唤奈何

在历史上,“庆元孔庙”经历过多次易址迁建,是一处没有固定场地,一度东搬西移的古建筑,然而到了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的那次迁建之後,这历今了近四百年而形成的明代古建筑群,就一直屹立在今日新市区的中心地带。近代以来,庆元“孔庙”结束了其有史以来的“祭祀”使命之后,就转为教育工作服务:自晚清起,这么一大片的古建筑群,就都改建成了学校,且一直沿续到今天。
期间,最先是清代在这里建办了“庆元县两等小学堂”。到了民国后,是作为“庆元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和“庆元县简易师范学校”,以及“庆元县简师附属国民实验小学”等。在那附建的“文昌庙”里,知事江宗濂于民国八年(己未·1919年)将它作了改建:另建一阁来供奉“文昌”牌位。而将其主体用来创办了“庆元县立国民模范学校”。江知事更是将其上层的楼房用来建成“庆元县立图书馆”,在图书馆楼之窗外,还悬挂着一块戊午年(民国七年·1918年)五月,由“清道人”李瑞清(即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老师)书写的魏体“藏书楼”三字的匾额。匾上的字,据说“有鹤飞鸿舞之妙”⑥。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作为整体一片的建筑群,犹包括附合的“城隍庙”在内,则建办了“庆元县实验小学”和“庆元中学”、“庆元二中”等等。

孔子|文庙大殿今犹在 不见当年孔繁豪 ——庆元文庙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庆元孔庙旁残存的“松源书院”旧房舍孟昭然 摄于2016年
世事沧桑。今日这坐落在闹市区中的“庆元孔庙”,在历过了近四百年春秋之后,随着现时代的新建设之变迁,目前则仅仅是残存下一座明代古迹的“大成殿”了,之外犹残存有几间“松源书院”的旧房舍,而其余的古建筑,则已经是荡然无存了。这既是岁月沧桑的结果,也是世事变迁使然。

迁移开发皆不可广场建设待佳时
孔子|文庙大殿今犹在 不见当年孔繁豪 ——庆元文庙的前世今生
笔者从当年参与采访的原庆元县广播电台采访人员吴守全处获悉:2002年孔子第七十五代奉祀官孔祥楷先生(曾任衢州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前来庆元“寻根”——探访伯父孔繁豪当年居住的“慎修堂”和安息的仙宫山墓地。另据当年参与采访孔祥楷“庆元行”的原庆元县广播电台采访人员吴守全透露:在庆期间,孔祥楷曾亲口承诺愿意帮助庆元建孔庙,并赠送孔子夫妇木雕像,及其他仿制品一套,以供祭祀。后来,他曾多次向县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并曾发文建议庆元建孔庙、行祭祀礼(孔圣人),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落实。

孔子|文庙大殿今犹在 不见当年孔繁豪 ——庆元文庙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