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改写了哪几位历史人物原貌,弄得以假乱真

文学作品的魅力,就是读者往往不知不觉被作者笔下的人物及事迹所迷惑,不再怀疑这是虚构,天真地以为这就是真的。
通过阅读小说,而把假的当成了真的,把虚构故事和传说当成了历史真相。于是,对历史记载的以假乱真误会、误解就产生了。再随着不断以讹传讹,还真把有些历史真相弄模糊了。
 《三国演义》改写了哪几位历史人物原貌,弄得以假乱真
文章插图
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看过这部书或相关影视剧的人,还有多少会相信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名帅?有谁能相信张飞或许是个“美男子”?有谁能认为曹操不是白脸“奸雄”?包括蜀后主刘禅,谁还知道他不是昏庸无能的“阿斗”?
可见,有些人物在正史里的形象,真的能被小说给抵消一空。
在感叹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和能量同时,也感到研究历史的专家和民间爱好者,真的有责任和义务去大力宣传真实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真貌,正本清源。
当然,宣传历史人物的真实原型,并不是为了否定文学作品。只是倡导把看小说与了解历史真相区别开来。既了解历史又愉悦生活,这或许是很不错的选择。
此前,《掌心春秋》曾编发了一篇“诸葛亮是如何被神化的”文稿,得到很多读者朋友好评和欢迎。今天再来说说前面点到的《三国》小说里的几位人物,看看他们的真实原型与虚构塑造的差别,与大家分享。
周瑜《三国演义》书中的周瑜,是被小说抹黑很惨的历史人物。
在小说中,周瑜被写成心胸度量极其狭隘之人,最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周瑜是被作者当作诸葛亮的衬托来塑造的。他不仅“心胸狭隘”难以容人,而且在谋略智慧上也常弄巧成拙,屡屡败于诸葛亮手下,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话。
但历史上的真实的周瑜绝非如此。他年长诸葛亮6岁,成名天下时,诸葛亮还名不见经传。至于他后来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则纯属虚构。
尽管有历史真实记载在册,但还真的抵不过《三国演义》小说的绘声绘色描写。假若谁对民间百姓讲,说“周瑜比诸葛亮强,他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肯定没几个人能相信,而且还反被反认为是歪解历史。
赤壁大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诸葛亮为27岁,周瑜则33岁。此时诸葛亮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一年左右,还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军事杰作,而周瑜作为东吴军事统帅已经近十年了。史料记载清晰可鉴,赤壁之战的“男主角”实为周瑜,而不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书中描写,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战略主张,他纵论时局,舌战群儒,甚至还激怒周瑜“与曹贼势不两立”,以此说明“联吴抗曹”全是诸葛亮的战略远见。
而在历史记载中,早在赤壁大战发生的七年前,东吴名臣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刘抗曹”的战略主张。可见,诸葛亮向刘备献出的《隆中对》有借鉴之嫌。但区别还是有的,鲁肃的“刘”指的是荆州刘表,诸葛亮的“刘”是刘备。
 《三国演义》改写了哪几位历史人物原貌,弄得以假乱真
文章插图
作为东吴著名军事统帅,周瑜对于鲁肃的意见一直都是信赖和支持的,根本不存在被诸葛亮激将而才开始“恨曹”。
《三国演义》在这段故事中描写的黄盖苦肉计、周瑜多次失算,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以及火烧战船、赤壁之战的地点等情节,也多与史实不符。
在历史资料记载中,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则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根本没有被气死的描述。
词条所录是: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应当说,周瑜是三国历史时期的完美男人之一,是一个德才出众的军事统帅。
周瑜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并且和东吴的孙策将军一起迎娶了大乔小乔姐妹,可谓地位美女兼有。在赤壁之战时,东吴老将程普曾不服周瑜的官职超越自己,于是有意和周瑜作对,但是周瑜都大度忍让,后来程普说到和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也再次说明了他的气度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