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究竟是何人?《鬼谷子》这本书究竟高深在什么地方?
《鬼谷子》注释及版本
《鬼谷子》各篇存在残缺现象,今本鬼谷子的残缺情况如下:“捭阖”、“反应”、“内楗”、“抵戏”、“飞钳”、“忤合”、“揣”、“摩”、“权”、“谋”、“符言”、“本经阴符七术”篇完整,“中经”篇存疑,“决”、“持枢”篇残缺,“转丸”、“却乱”篇亡佚。
文章插图
注释以皇甫谧、陶弘景、乐壹、尹知章的唐前四注较为著名。皇甫谧应是为《鬼谷子》作注第一人。《隋书·经籍志》、唐长孙无忌的《鬼谷子序》、南宋郑樵的《通志艺文略》中均载有皇甫谧注的《鬼谷子》,《艺文类聚》中还保有其佚注两条;而今《鬼谷子》传本中,秦恩复嘉庆十年刊本、道藏本均为陶弘景注;乐壹,有文章做乐台,《中国人名大字典》、《意林》、《新唐书艺文志》、《隋志》、《四库》本等都有提及乐壹(乐台〉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载《鬼谷子》有尹知章注。唐后还有许多注本,如宋陆可教、李廷机《鬼谷子玄言平苑》,内篇全文;民国尹桐阳《鬼谷子新释》三卷本,俞核《鬼谷子新注》;近代房立中《新编鬼谷子全书鬼谷子新校》,棕琼评注《鬼谷子》、王导柱译注《鬼谷子》、方向东注评《鬼谷子》、陈浦清《鬼谷子详解》等等。
关于《鬼谷子》的版本,有正统道藏本、四库全书本、子汇本、十二子本、二十子本、钱遵王抄本、绵眇阁本、苏州文氏藏明蓝格抄本、崇德书院本、鲍以文校本、扫叶山房本、古书丛刊本、指海本、守山阁本、卢抱经述古旧抄补道藏本、武进庄氏本、湖北先正遗书本、百家全书本、高金体评本、江都秦氏刊道藏本、四部丛刊本、子书百种本、丛书集成本等二十六家之多。
另外,《鬼谷子》大约在唐末流传至日本,受日本历代学者重视,较好的版本有皆川愿《鬼谷子考订》二卷本,田冈佐代治《和译鬼谷子》一卷本、儿岛献吉郎《国译鬼谷子》等。
文章插图
鬼谷子其人其书考
一、鬼谷子其人
据正统史籍上记载,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史记·苏秦列传》有提到:“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又《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2东汉王充的《论衡·答佞》篇中有后人对鬼谷子的附会:“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传曰: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苏秦’”3]说的是苏秦、张仪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让二人在坑洞中说话,能将鬼谷子说哭的人才能出来,苏秦说得老师泣下沾襟,因此得出张仪不如苏秦的结论。刘向《说苑·善说》中引用过《鬼谷子》书中的一段话阁;应劭《风俗通义》有言:“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I5;范晔在《后汉书·冯衍传》中说:“苏秦,洛阳人。师事鬼谷先生。……张仪,魏人也。与苏秦同师。”[6]刘觎《文心雕龙·诸子》也有这样的描述:“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7。《隋书·经籍志》中有记载:“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8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卷十一:《鬼谷子》三卷,“右鬼谷先生撰。按《史记》,战国时隐居颖川阳城之鬼谷,因以自号。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9此外,还有南宋陈睽《中兴书目》、明宋濂《诸子辨》、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众多文献都认为鬼谷先生的确存在。
综合各家观点可以得出,鬼谷子确有其人,战国时人,是纵横家苏秦、张仪二人的老师。
二、鬼谷子其书
最早对《鬼谷子》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的是唐代的柳宗元,他在《鬼谷子辩》中指出:“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认为刘、班没有录入《鬼谷子》因此此书应是后人作伪。明代胡应麟在这一基础上提出《鬼谷子》是东汉人提炼苏秦、张仪之书而写成,或属皇甫谧伪造。但这一观点未免失之偏颇: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录书人的喜好偏见、录书范围有限等种种可能因素,刘向、班固不可能收录所有古籍;即便是收录了,《鬼谷子》也可能由于其思想不被统治者所接受,迫于政治原因亦或是其他原因而遗漏。清姚际恒将伪造者定为六朝人,在《古今伪书考·子类》中说:“《鬼谷子》,《汉书》无,《隋志》始有,列于纵横家。……然则其人本无考,况其书乎!是六朝所托无疑”。梁启超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同意这一说法。这种类似的看法一方面没有论断依据,另一方面也没有指出是谁人所著,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 错失三次拯救梁山好汉的机会 宋江究竟是忠诚义气还是腹黑自私
- 沙和尚失手打碎的玻璃盏,究竟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
- 西游记中,如来弟子要向唐僧要礼物为何不管,原因竟是这般
- 中国被称“基建狂魔”竟是基因遗传?看看古代的那些超级工程
- 各行各业祖师爷大揭秘, 你知道几个? 唐玄宗竟是戏曲祖师爷
- 清朝的“大学士”究竟是什么级别?“三殿三阁”是怎么排序的?
- 鬼谷子: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背熟两句话,让你否极泰来
- 历史上《鬼谷子》一书,被列为禁书两千年,是否真的泄露了天机?
- 《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何多次写到“于七之乱”?它究竟是什么
- “帝王之谷”的传说:“盗墓者,无论何人,都将受到国王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