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萧珊和巴金
“他真想单单为了这一对眼睛放弃一切 , 而且他认为这是很值得的 。 ”
巴金在自己的代表作《家》中 , 借着书中人高觉慧的立场 , 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
书中人物对爱情充满向往导致感情生活波折反复 , 现实中的巴金 , 对爱情也是拥有一腔至诚理想 , 寻觅等待多年 , 直到不惑方才确认陪伴一生的爱人 。
不过巴金亦做到了对爱情忠诚终身 , 无论生死 。
巴金原名李尧棠 , 原籍浙江嘉兴 , 他的高祖作官员幕僚 , 随东主来到四川 , 因当地富庶 , 却又不像浙江那么竞争激烈 , 便举家入蜀 。
之后李家耕读传家 , 到了巴金父亲李道河一代 , 已经成了官宦之家 , 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 , 祖父叔伯也多有官职 , 俱在巴蜀等地 。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巴金的大家庭 , 前排左一被抱着的小孩即巴金
李家是一个大家庭 , 三代同堂 , 当时家中经济条件尚好 , 足有四五十个佣人 , 因此巴金从出生开始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
巴金十岁之前 , 他的亲生母亲陈淑芳还活着 , 在母亲的陪伴下 , 巴金童年的前半是快乐且无忧无虑的 。
陈淑芳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淑女 , 不但儿子女儿的教育一视同仁 , 为孩子们选择的启蒙老师 , 也是学通中西 , 并且兼顾美学教育 。
在巴金心目中 , 他的母亲大概是最完美的女性代表 , 永远温柔平和、富有同情心 , 并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远的见识 。
母亲的形象 , 也深深影响了巴金成年后的性格、写作理念乃至于爱情观 。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巴金
和他笔下那些崇拜女性的男性角色一样 , 巴金对感情与伴侣的期待带有近乎柏拉图式的美学和道德要求 。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些因素 , 巴金虽然一直情感充沛 , 笔下的爱情如火山般蓬勃 , 但在他的青年时代一直没找到对象倾注他全部的爱 。
直到1936年 , 32岁的巴金遇到了19岁的萧珊 。
32岁的巴金 , 已经正式以“巴金”这个笔名踏入文坛7年 , 发表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代表作《家》《春》等重要作品 。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巴金
巴金不但成为民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 , 也作为高产的新锐作家和独具眼光的编辑 , 在上海文学界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
民国重要的剧作《雷雨》 , 便是在巴金的推动下发表出来 , 它一出版便引发轰动 , 不但专业剧团争相排演 , 民间戏剧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
上海各学校的话剧社团 , 自然也在其中 。
萧珊是宁波人 , 到上海入读爱国女子中学 , 因为喜欢戏剧 , 入学不久就加入了话剧社 , 正好赶上社团排演《雷雨》 。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萧珊
因为不怯场的性格 , 萧珊虽然是话剧社的新人 , 进剧团时间不长 , 但还是扮演了女主角四凤 。
随着话剧的排演 , 萧珊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她大量阅读当时出版的各类新文学小说 , 被巴金的作品和文风深深折服 。
巴金那细腻清新具有画面感的文笔、饱含深厚现实主义的色彩、以及微妙异域风格的作品 , 震撼了还不满20岁的女孩 。
在简约轻巧却又能厚重得让人窒息的文字背后 ,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萧珊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 她是一个性格明快又喜欢主动的姑娘 , 美好的事物在她心中激发的波动就会让她产生相应的行动 。
于是萧珊选择向巴金本人寻求答案 , 她动笔写了厚厚的信件 , 通过出版社寄给巴金 , 信中满是年轻人的困惑、向往和渴求 。
成名之后 , 巴金会收到很多读者来信 , 他基本都会认真阅读 , 毕竟他是单身汉 , 有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
萧珊的信给巴金留下深刻印象 , 虽然文字幼稚 , 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灵气和创造性 , 透过薄薄的信纸 , 巴金仿佛触摸到一个鲜活灵魂 。
巴金忍不住给萧珊回了信 , 信中耐心答复了萧珊的很多疑问 。
妻子死后:巴金执意将骨灰放卧室,33年不离身,临终遗言令人动容
文章图片
萧珊
更让萧珊感到惊喜的是 , 巴金对她的回应 , 没有半分高高在上的傲慢 , 而是把她当成平等的对象进行真诚地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