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威海(93)|唐玉率军抗倭寇

故事中的威海(93)|唐玉率军抗倭寇
文章图片
心怀国恨家仇 , 具有民族大义和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一个人 , 当外敌入侵 , 大敌当前;当民族危机深重 , 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定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 挺身而出 , 临危不惧 , 乃至献出生命 , 表现出民族的忠义与气节!唐玉 , 正是这样一个人 。 唐玉虽未留下戚继光“封侯非我意 , 但愿海波平”这样的豪言壮语 , 但他不畏生死抗击倭寇的英勇行为 , 同样诠释了民族的忠义与气节和为民族而战、为民族而死的精神!
唐玉曾任成山卫指挥佥事 。 因抗击倭寇有功 , 朝廷准世袭指挥同知 , 皇帝赐蟒服彩 。 其功劳功绩非厥功至伟 , 焉能获得如此擢升、嘉奖和恩赐之荣耀!
唐玉 , 字子美 , 荣成城厢人 。 其父为成山卫指挥佥事 。 出身于这样一个有地位的家庭 , 唐玉并未做纨绔子弟而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 受读书尚武和良好家风影响 , 得益于父亲言传身教的悉心培育 , 立志靠自己的努力博取功名 。 聪慧天资加上不遗余力的勤奋刻苦 , 唐玉在嘉靖癸卯科举考试中考中了举人 , 没有辜负家庭与父辈的期冀 ,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
故事中的威海(93)|唐玉率军抗倭寇
文章图片
明朝卫所官员朝廷规定实行“子(长子)承父业”的世袭制 。 唐玉的父亲时为成山卫指挥佥事 , 唐玉为家中长子 , 唐玉便以举人身份 , 袭承了父亲的指挥佥事一职 , 开始了行伍卫国戍边之路 。
明代初期 , 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的文登、荣成 , 倭患严重 。 为加强海疆防务 , 明朝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 , 文登县最东端滨海地置成山卫 , 后修筑了成山卫城(和靖海卫城) , 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卫城的守御、防卫和抗击倭寇的功能 。 从少年到青壮年 , 唐玉亲眼看见了倭寇欺凌百姓的种种暴行 , 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义愤 。
世袭了父亲的卫指挥佥事一职后 , 唐玉学有所用 , 攻读兵书 , 苦练本领 , 熟悉军务 , 谋略边务 , 没用几年就成为一个智勇双全、勇武坚毅、不惧生死的边防指挥官 。 唐玉协助成山卫掌印指挥使 , 主持沿海抗倭 , 督修各地防倭设施 , 训练当地青壮年农民 , 使成山卫一带沿海抗倭形势大为改观 , 取得不俗成就 , 得到上级赏识 。
嘉靖年间 , 倭寇多次入侵我东南沿海 , 在浙江舟山群岛一带 , 与当地海贼勾结 , 为非作歹、杀人越货、残害百姓 。 在海上 , 他们劫掠、骚扰商船、渔船 , 阻断航运 , 坏我海防 , 对东南沿海安全形成极大威胁 , 造成岌岌可危局面 , 令社会动荡不安 。 值此民族危机深重、国家用人之际 , 成山卫指挥佥事唐玉 , 奉调奔赴舟山率军抗倭 。
舟山群岛有岛礁4000多个、岛屿1300多个 , 海况、地形十分复杂 。 海贼贼首徐明山率领一帮海匪盘踞于舟山群岛的沈家庄;匪首汪五峰率领一大股海匪盘踞于舟山群岛的桃花岛 。 倭寇勾结这些海匪 , 凭借有利地形 , 互为倚重 , 骚扰民众 , 扰我海疆海防秩序 。
唐玉发现舟山的明军纪律松散 , 根本不能够打仗 , 便另外招募新军 。 他的招兵命令一出 , 便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渔民自愿参军 。 唐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几千人 。 唐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 , 且具在胶东成山卫率兵抗倭的经验 。 他根据南方地区特点 , 研究阵法、战法 , 亲自教兵士驾驶船只、使用各种长短武器 。 经过严格训练 , 这支新军形成特别强的战斗力 , “唐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 这年秋天 , 在摸清了倭寇的情况后 , 对登陆的倭寇展开了一次突然围剿 , 取得了首战胜利 , 唐家军的名声进一步远扬 。
又过了几年 , 贼心不死的倭寇 , 再次袭击浙江沿海一带 , 唐玉率领新军赶到靠近宁波的几座海岛 。 倭寇在哪里骚扰 , 他们就打到哪里 。 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 , 哪是唐家军的对手 , 交锋了几次 , 唐家军一次次都取得了胜利 。 最后 , 倭寇海匪在陆地上待不住 , 被迫逃到海船上 , 唐玉又命令士兵用大炮轰击 。 倭寇的船只起火 , 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 , 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 经过一场场激烈战斗 , 盘踞在岛上的一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 。 唐玉率军攻下近海的几个岛屿后 , 着手进攻最东南的海岛沈家庄、桃花岛 。 唐玉传出命令 , 要士兵散布“远路进军 , 人马疲劳 , 先就地休整再说” , 用假意以麻痹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