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两个普通木头盒却有几千年历史,官府和百姓都用过,您认识吗?

这一大一小两个木盒子 , 从战国时代流传至上世纪70年代末 , 已有几千年历史 , 用途极为广泛并且南北通用 , 只要涉及粮食交易的事都用它 , 如 , 给朝廷纳税 , 给地主交租 , 去粮栈买卖粮食 , 用粮食换取物品等 , 没有这个木箱子就无法完成交易
它的真实名字是 , 大的叫斗 , 小的叫升 , 它是现在市面上大到能给汽车轮船称重的地中衡 , 小到能装在兜里随时拿出来鉴别买菜重量是否准确【称】的前身 , 几千年来【斗】经历过多次演变和进步
据资料记载 , 春秋时田末釐子任齐国大夫 , 曾经暗施任惠于黎民百姓 , 收取赋税时用小斗量 , 赐给百姓粮食则用大斗付 , 由此 , 可以显现出那年代的斗并没有统一标准 , 一直到秦朝时代 , 秦朝官府统一天下后 , 也制定了当时被称作度量衡的斗和升的统一尺寸 , 汉代官府又进一步把量米器具统一规定为十升一斗 , 十斗一石 , 到了清朝 , 统一规定为一升三斤十升为一斗30斤 , 一斗30斤十头为一石300斤 , 从那时起 , 米面计量方式也算有了准确的规则和制度
【历史故事】两个普通木头盒却有几千年历史,官府和百姓都用过,您认识吗?
文章图片
随着时代改变和思想进步 , 制作升和斗的木材薄厚与尺寸规则掌握方式等原因 , 再用斗当做容器计算粮食重量显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在上世纪50年代 , 有关部门对度量衡进行了改革 , 取消了用“石斗升”作为粮食计量单位 , 从此改用【称】 , 替代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石斗升 , 【斤】成为法定的计量单位
从打进入合作化以后 , 农村老百姓去粮站交公粮 , 生产队给老百姓分粮食 , 市场上所有的交易均用称为计量容器 , 用斤计算单位 , 用人民币交换 , 而不是用石斗升当容器用粮食以物换物了 , 但是 , 在民间老百姓借取粮食一直是用升 , 他既是装米容器又能衡量借取数量
【历史故事】两个普通木头盒却有几千年历史,官府和百姓都用过,您认识吗?
文章图片
如 , 一平升是三斤 , 升是个底口窄 , 上口宽方形没盖小木盒子 , 里边加一块长木板隔成两个长方形称之为半升 , 一个长方形再加一块短木板 , 隔成两个正方形小格称之为一角 , 一个合格的升里面包括两个正方形小格 , 一个长方形格 , 其中借取往来频繁的是借米借面 , 可根据自己需求借一升 , 还是借半升 , 或者借三角 , 又或者借一角? , 如果借一升粮食 , 可以把两块隔板拿下去
佳木斯农家三姐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 , 从我记事以来 , 长辈们都是用升和斗来计算一亩地打几石 , 几斗粮食?记得很清楚 , 我十二岁那年秋天 , 我妈干活回来已经很晚了 , 看看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 , 妈妈喊上我端着簸箕去推碾子碾棒碴 , 到那一看 , 王家大婶正在碾棒子面 , 无奈之下 , 我妈叫我去二大娘家借半升棒碴
快到家门口了 , 由于鞋子前边鞋底和鞋帮之间开线了 , 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了跟头 , 虽然我把半升棒碴紧紧抱在怀里 , 但还是撒出去一少半 , 到家后 , 妈妈给了我一巴掌 , 然后我们母女俩坐那一起哭 , 因为半升棒碴(一斤半)是我们一家七口人 , 晚上和早晨两顿的粮食 , 因为天气黑了 , 我赶紧找两块麻袋片把洒落在地上的棒碴盖上 ,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 , 我把我家的几只鸡哄到那个地方去吃 , 看到几只鸡把棒碴捡得干干净净数 , 我心里也宽慰了许多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 , 升和斗完成了他们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使命 , 用斗计量粮食产量和重量已成为历史 , 或许 , 仔细的人家还在老房子某个角落里保存着升和斗 , 但七零八零以后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它在农耕文化中起到哪些作用?当你看到佳木斯农家三姐今天有关升和斗的文章介绍 , 你一定会领悟到 , 有关斗和升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是功不可没的农业文化遗产 , 今年是#GIAHS(中国)20周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大家读了我今天的文章后 , 一定要加倍珍惜粮食 , 如果你还觉得珍惜粮食对你不重要 , 那你可以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 , 我会把我与粮食之间的故事讲给你听 , 包你永远像我一样视粮食为生命 。 #三农小分队#
【历史故事】两个普通木头盒却有几千年历史,官府和百姓都用过,您认识吗?】下图是农场某朋友家保存完好的斗 , 2017年秋在院子外边晾晒水稻 , 我们几个人好戏 , 用五斤盘称一称称把水稻装进斗里 , 装到这个程度是装32斤 , 这也充份说明粮食成熟度越好越压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