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数千年来 , 人们对自己的躯体充满着好奇 。 因此 , 很多人都致力于探索人体的奥秘 。 常识中 , 我们都知道: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 就是人类是有情感的 。 虽然说 , 其他某些动物也似乎有情感 , 但相比较人类丰富的情感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插图
过去 , 人们认为情感来自于人的心脏 。 截止到今天 , 很多人也认为情感源自心脏 。 比如 , 当孩子做错事了 , 母亲会责备孩子把心丢了 。 情侣吵架后 , 女人表示很伤心 。 甚至 , 在一些心脏移植的报道中 , 据说得到心脏的人会发生性格改变 。
作为麻醉医生 , 对人体解剖和生理在熟悉不过了 , 因此我是坚决不相信这个说法的 。 毕竟 , 心脏是自主控制的器官 。 也就是说 , 心脏不会因为你睡觉 , 它就跟着睡觉了 。 并且 , 它也不会听你的指挥 , 你让它不跳、它就不跳了 。 只要你活着 , 它就会一直尽职尽责地跳动着 。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插图
但是 , 心脏会受到情绪影响 , 我是认可的 。 作为普通人 , 我们也能有一种认知:当大脑有意识地发出紧张、恐惧等信号后 , 心率也自然会加快 。 从生理上 , 这也是可以解释的 。 研究表明 , 这些信号是沿着自主神经传递的 。 其结果表现为:当人们感到紧张或者害怕时 , 心跳就会加快;感到放松时 , 心跳就会减慢 。 对于即将做手术的人来说 , 不紧张才是异常的 。 通过监护仪发现:一旦进入手术室 , 绝大多数的患者血压心率都会升高 。
人能在自然选择下生存下来 , 我们的每一个系统、甚至每一个器官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科学证明了 , 心跳的快慢与人体组织的需求有关 。 如果一个人感到害怕 , 身体就会准备逃离或者应战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人的肌肉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 因此 , 自主神经就开始兴奋 , 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心跳加快 , 向准备行动的肌肉中泵入更多的血液 。 只有具备这样的完美应战能力 , 才给人类创造了最佳的生存机会 。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插图
另外 , 人感到紧张和害怕的时候 , 人体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 为了能将更多的氧吸入身体 , 人的呼吸会加深加快 。 同时 , 心脏也会加快工作效率 , 将更多量的血液泵至肺进行氧气交换 。
紧张或激动时 , 呼吸会加快 , 这是不难理解的 。 好事的朋友 , 可以回家找媳妇测试一下 。 只需观察她的胸骨上窝或者锁骨上窝 , 就能验证这个现象 。 当她生气的时候 , 由于吸气量瞬间增加 , 这两个窝会下陷 。 此时 , 你要做的是 , 要么哄、要么跑 。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插图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人在运动的时候 , 对氧需求会达到极限 。 此时的心脏 , 就像一个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 , 需要用尽最大的力气去泵血 。 因此 , 普通人会在百米跑赛后心脏跳得极快 。 对于运动员来说 , 由于他们长期需要心脏这么干活 , 心脏总这么快会出问题的 。 心脏为了适应这种高轻度的需求 , 心肌变得更有力量 。 同时 , 为了防止因跳动太快而报废 , 心率会随着锻炼的时间加长而减慢 。 因此 , 很多运动员的心率都在每分钟60次以下 。
「心理医生」情动于心,有科学依据吗?
本文插图
在麻醉过程中 , 很多人认为心脏是非常危险的 。 恰恰相反 , 在麻醉过程中 , 除了几个已知的药物会增加心率和心肌氧耗之外 , 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的 。 另外 , 在手术中 , 麻醉医生是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 。 可以说 , 单纯因为麻醉原因导致心脏事件的可能性很低 。 即使有异常情况 , 也会及时进行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