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悦杂谈历史』分析儒家文化在西汉初期的发展形势,从贾谊的《治安策》入手( 三 )


因此他希望汉文帝能够减少诸侯王的封地 , 他提议将藩王的封地分给其几个儿子 , 从而达到分散其力量的作用 。 这样的政治意见与后来晁错提出的削藩政策十分相似 。 而贾谊的这个政治意见其实也是出自儒家思想内核的 。
『欣悦杂谈历史』分析儒家文化在西汉初期的发展形势,从贾谊的《治安策》入手
文章图片
西汉名臣晁错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诉求就是恢复礼制 , 而恢复礼制的最重要前提是正名 , 这也是贾谊在担任太中大夫的时候就提到的政策 。 而正名的意义就是确定国家的统治秩序 , 天子之下 , 从诸侯到平民 ,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 , 不能有僭越的行为 。 而想要约束这些人 , 就必须要对各个阶层的人的势力有所限制 。 因此贾谊在看到了西汉藩王势力强大之后 , 便希望能够削弱这些人从而保证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
而且他还提出现在的诸侯王都是皇室宗亲 , 汉文帝在一些时候还把他们当做家人看待 , 这是不太好的 。 作为天子和藩王 , 应该秉持君臣之节 , 这样的话藩王就会按照臣子的行事方式来要求自己 , 对君主产生敬畏 , 不会出现造反的想法了 。 这样的建议显然也是基于礼制的要求所提出的 , 贾谊的儒生本质在这件事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 。
而贾谊认为可以为之流涕的两件事其实都是基于匈奴问题的 , 当时西汉王朝的国力刚刚恢复 , 与匈奴开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而贾谊则认为西汉必须主动出击 , 与匈奴进行战斗 , 而他的出发点依然是儒家的礼制文化 。
前面提到了在儒家政治体系中名分的重要性 , 而这也是贾谊认为西汉政府必须与匈奴开战的根本原因 。 他认为西汉作为天下共主 , 匈奴作为臣邦却屡屡进犯边境 , 西汉政府也要每年拿出不少财物来向他们求购和平 , 这犹如脚在头上 , 是倒悬之举 , 是不可忍受的 。 而西汉政府疆域广阔 , 人口众多 , 肯定能够战而胜之 。 贾谊甚至在文中主动请缨 , 要去政府匈奴 , 这无疑是理想主义的体现 , 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到了国力鼎盛的汉武帝时期 , 也是基本耗空了国库才暂时缓解了匈奴的威胁 。
『欣悦杂谈历史』分析儒家文化在西汉初期的发展形势,从贾谊的《治安策》入手
文章图片
匈奴是西汉王朝面对的最大威胁
从贾谊对于国家大事的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中来看 , 其儒生的本色展现无遗 。 而他的提议虽然有着政治正确性 , 但是在汉文帝时期都有推行难度大 , 风险高的问题 , 因此都没有被汉文帝采纳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在贾谊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 , 其并没有将儒家文化当做其理论的基础 , 这应该也是其在遭遇打击之后做出的改变 , 这也体现出了儒生在那个年代的挣扎 。 贾谊对于儒家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除了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外 , 贾谊在《治安策》中还提出了几点国家应该注意的隐患 , 也就是他为之"长太息"的事情 。 在这些事情中 , 贾谊的儒家思想体现地更加明显 ,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事情并非国家要务 , 因此适当展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欣悦杂谈历史』分析儒家文化在西汉初期的发展形势,从贾谊的《治安策》入手
文章图片
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
贾谊指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当时社会已经严重偏离儒家的理想社会 , 其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儒家的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 。 比如他提倡恢复严格的礼制和爵位系统 , 以此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 , 是为"正名" 。 之后便要求家庭中也要保证严格的礼制 , 让秦朝以来的剽悍民风重回淳朴 , 让国家趋于稳定 。 还有重视农业 , 抑制商人的提议 , 都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内核 。
而在贾谊提出的这些建议中 , 有一条是被汉文帝直接采纳的 , 并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 那就是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对于太子的培养 , 为其寻找合适的儒生当老师 , 使他明白一些大道理 , 知道礼数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 贾谊的这个建议在《治安策》中是这么说的:"夫胡、粤之人 , 生而同声 , 耆欲不异 , 及其长而成俗 , 累数译而不能相通 , 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 , 则教习然也 。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 。 夫教得而左右正 , 则太子正矣 ,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 《曰书》:'一人有庆 , 兆民赖之 。 '此时务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