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初年 , 吴地新附 , 西晋虽然打出了“绥静新附”的旗号 , 但是面对多年的劲敌 , 西晋绝不可能轻易放松对新附吴地的军事控制 。 故此 , 平吴之后 , 西晋对吴地的管理仍然沿袭了曹魏时期的错役制 。 所谓的“错役”就是指服兵役的人远离家室所在地 , 交错到外地服役 , 是一种“人役户居各在一方”的军事制度 。
在此之前 , 西晋先要做的是肃清吴地的残余势力 。 太康元年晋武帝下令“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 , 将吏渡江复十年 , 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 。 寿阳本就是曹魏、西晋对孙吴用兵的军事要地 , 将孙吴大将战亡之家迁徙于此 , 很明显是为了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和控制 。
文章图片
一、错役制的施行
《晋书·杜预传》中言“又因兵威 , 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 , 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 , 荆土肃然”也是印证了这一措施 。 把孙吴大将战亡之家强制迁徙到西晋的势力范围内 , 便于监控 。 相较于带有血仇的“战亡之家”对于普通百姓和孙氏故旧官吏 , 西晋的手段显然宽松得多 , 以“复十年”、“复二十年”为条件进行招诱 , 并没有强制迁徙 。
太康二年 , 武帝还“赐王公以下吴生口各有差” 。 生口本指俘虏 , 后因多以俘虏充当奴隶 , 故又成为奴隶的别称 。 这里武帝赐与公卿大臣的生口 , 应有相当一部分是平吴之战中的战俘 。 武帝采取或强制或利诱的方式迁徙吴人 , 削弱了吴地本土的反抗力量 , 然而这只是镇戍吴地的前奏 。
【【爱历史】为何西晋平吴后没有对吴地所在统治区域实行严格的军事统治】西晋迁徙吴人 , 不仅是为了削弱吴地本土的反抗力量 , 更是要将西晋的军事力量根植于吴地 , 对其进行严密的军事控制 , 这才是西晋统治者深层次的目的 。 《晋书·刘颂传》记载淮南相刘颂的上书言 , “至于平吴之日 , 天下怀静 , 而东南二方 , 六州郡兵 , 将士武吏 , 戍守江表” 。
文章图片
关于“东南二方 , 六州郡兵”的具体分布方位 , 据周一良先生考 , “东南六州”应当是《晋书·羊祜传》中所提到的徐、扬、青、兖、荆、豫六州 。 这里的徐、青、兖、豫四州本就是西晋旧有的势力范围 , 而荆、扬二州当指灭吴前 , 西晋所占有的荆、扬二州北部 。 从西晋全图来看 , “东南六州”的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与吴地临近的北部州郡 。
平吴之后 , 西晋坚持从东南六州派遣士兵镇戍吴地 , 从范围上看“东南六州”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 , 而从时间上看西晋在吴地施行错役制的时间也相当长 。 虽然当年晋室对吴地送兵的具体数量难以考定 , 但结合征派范围之广 , 持续时间之长 , 不难推测其用兵的数量自然也不可低估 。
西晋在吴地坚持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错役 , 其目的不言而喻 。 但此番人力、财力的耗损也可想而知 , 同时错役制的长期施行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反应 。 刘颂上书中描绘了当时的恶劣影响 , “父南子北 , 室家分离 , 咸更不宁 。 又不习水土 , 运役勤瘁 , 并有死亡之患 , 势不可久” 。
可见在错役制之下 , 大量士兵不仅与家室长期南北分离 , 还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和长时间超负荷的重役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 , 生活可谓困苦不堪 。 所以刘颂才一再呼吁“魏氏错役 , 亦应改旧” , 希望西晋能废除这种不人道的错役制度 , 安抚民怨 。
文章图片
二、吴地未罢州郡兵
统治者对新征服地区进行严格的军事控制并不罕见 , 故西晋对新附吴地长时间施行错役制 , 坚持重兵把守也是合情合理 。 但结合太康初晋武帝颁布的罢州郡兵诏来看 , 似乎更能凸显吴地在西晋统治者心中的特殊地位 。
平吴之后 , 天下初安 。 晋武帝心中销锋刃、罢武库的念头盘亘已久 , 此时马放南山 , 与民休息已经基本具备了可供实施的社会条件 。 于是晋武帝在太康初年宣诏罢州郡兵 。
- 【就爱时尚】香奈儿史上第一位模特
- 【就爱时尚】朱茵留短发真好看,穿小黑裙配披风,尽显优雅成熟气质
- 【就爱时尚】俄罗斯莫斯科迎大雪 整个城市银装素裹
- 外星人来了 国际空间站附近发现了UFO
- 六年级奥数抽屉原理应用题:3个球
-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三个小朋友
-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 筑路
- 【历史故事】郭沫若让溥仪做他的助手,溥仪回了5个字,郭沫若顿时非常尴尬
- 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从蜘蛛想到的
- 减肥的黑咖啡推荐,莱杯咖啡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