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刚入院时,她蜷卧在床,没有力气说话,血氧饱和度很低…“千万别减我的中药!是它救了我的命!”( 三 )


例如“网红田阿姨” , 我们就是通过辨证论治 , 判断出她“疫毒闭肺”这个核心病机 , 然后选用“3号方” , 所以一服药下去 , 效果就很明显 。
抗击病毒 , 我们中医人打的是一套 “中医组合拳” , 中药加上针灸、刮痧、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 , 整体花费都是比较低廉的 。 而最关键的是 , 中医参与治疗后 , 大多数病人都有机会阻断病势 , 避免从轻症转为重症、重症转为危重症 , 从而避免了进入ICU、实施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甚至ECOMO等大额的花费 , 大幅降低了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 。
例如 , 在湖北荆州支援的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队员、中医经典科护士长刘宇 , 用一贴耳豆就治好了病人的失眠 。
梁叔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 经过治疗 , 已经不发烧了 , 但夜间一直干咳 , 对睡眠影响很大 。 “气顶上来就是一阵猛咳 , 咳起来根本没法入睡 。 ”
刘宇根据他的症状主要采用了耳穴按摩和贴压 , 先按摩几分钟至双耳发红发热 , 然后根据病人主要症状结合中医辨证选穴 , 双耳同时按摩 , 各贴压7到10个穴位 , 然后在各个穴位逐一点按 。
“这个贴耳穴好神奇 , 我转院过来一多月了 , 昨天晚上终于能睡得着了 , 咳嗽也明显少了!”第二天 , 梁叔一见到刘宇就很兴奋 。
这个一贴就见效的神奇例子传到了医院西医同道的耳朵里 , 纷纷邀请刘宇去给他们的病人做中医治疗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向我们强调:“我们打出的是一套中医组合拳 , 跟西医的生命支持和控制并发症等救治方法一起多管齐下 , 中西医融合 , 两相取长 , 达到我们想要的最佳诊疗方案 。 ”
他说: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湿和偏寒 , 患者正气严重不足 , 因此我们在以国家诊疗方案标准为指导原则之外 , 进行了个性化的辨证施治调整 , 强调“扶正、祛邪” , “扶正”以温阳补气为主 , “驱邪”以祛湿、清热、解毒为主 , 效果很好 。 除了中药 ,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包括针灸、八段锦、太极拳、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刮痧、开天门等一系列外治法和传统疗法 , 从而很好地缓解了病人的焦虑、失眠、恐惧、胃口不好等症状 , 不仅对轻型及普通型患者 , 对康复期患者也显示出见效快、缓解快、康复快等优势 。
“ ‘邪之来路 , 即邪之出路’ , 排邪反应不是毒副反应”
刚刚进入汉口医院时 , 有些病人直接拒绝喝中药 , 尤其在服药后出现一些反应时 , 病人包括西医同道对我们产生误解 , 甚至不信任 。
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里 , 喝药后身体应该是越来越舒服的 , 因此对于服中药后出现的反应 , 如大便增加、流鼻涕、咳痰增加 , 甚至是出皮疹、发烧反复等 , 患者往往是非常不理解 , 而带来的结果就是赶紧停药 , 从而影响最终的疗效 。
患者让阿姨的治疗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
第一次看到让阿姨时 , 她已经退烧了 , 但顽固剧烈的干咳让她备受煎熬 , 持续咳嗽了一个多月 。 她日夜干咳 , 没办法好好睡眠 , 感觉痛不欲生 , 有一次甚至想割腕自杀 。
前两次查房处方后 , 患者咳嗽缓解不明显 。 在第三次调方时 , 我们注意到了病人脉象的变化:虽然咳嗽缓解不明显 , 但脉象尤其是右侧的寸关脉(中医脉象的一种描述)明显地浮起来了 。 我当时的判断是正气有所修复后 , 邪气想从体表而出 , 这时候应该顺势发汗 , 助邪外排 , 于是开了葛根汤 。
服用葛根汤后第二天 , 病人开始出现皮疹 , 主要集中在腹部 , 背部也散发 , 但无瘙痒 。 西医同道认为是中药过敏 , 我不赞成 , 因为病人皮疹出来后 , 右手寸关脉的浮象明显下去了 , 而且如果是过敏的皮疹 , 应该会伴有瘙痒 。
继续服用中药一天后 , 患者皮疹明显增加 , 脸上也出现了皮疹 , 但仍无瘙痒 。 病人、家属和西医同道都认定可能是中药过敏 , 坚持停掉了中药 。 在停掉中药的第二天 , 患者皮疹逐渐消散 , 伴随的是原来顽固的咳嗽明显减轻 , 病人可以睡觉了 , 气紧也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