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追求知识而非名校光环——图灵奖得主的另类成功之路

几年前 , 人们还在读《乔布斯传》 , 彼此间传阅着乔布斯 19 岁退学创办苹果公司的故事 , 讨论着“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种” 。而今 , 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 , “成功学”的风向标不断转向 , 从功利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到鸡娃、内卷 , 获得“成功”的道路越来越偏狭 , 总结下来就是要人们不知疲倦地卷、卷、卷!
在他人疯狂内卷的时候 , (不够卷的)你也不得不开始担忧自己:我是不是不够努力?我会不会被社会淘汰?我这样选对吗?
不考名校、不在乎精英光环 , 却通过自己的坚持获得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 , 现任 Facebook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 , 在他的新书《科学之路:人 , 机器与未来》中总结了他的励志人生 。他用亲身经历证明 , 通过激烈的考试竞争进入名校、追赶当下被认可的潮流、做所谓的社会“精英”......这些从来都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
01 追求知识 , 而非名校光环杨立昆与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 并称为“深度学习三巨头” , 他们共同获得了 2018 年的图灵奖 。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 , 获奖者都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持久、重大的先进性技术贡献 。

吴军:追求知识而非名校光环——图灵奖得主的另类成功之路

文章插图

▲ 杨立昆与杰弗里·辛顿、约书亚·本吉奥(自左向右)
与从剑桥、麻省理工毕业的辛顿和本吉奥不同 , 杨立昆并没有名校的加持 , 但也正因如此 , 他的求学经历和对教育的理解在当下对中国家长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
杨立昆是法国人 。在法国 , 如果要想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精英 , 通常都要进入招生人数非常少的高等专科学院 , 而为了考入这些录取率极低的学校 , 法国学生又要先花两年时间学习大学预修课程 。但杨立昆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求学道路 , 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一所名气不算太大的大学——巴黎电子工程学院(ESIEE)学习 。
杨立昆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两个原因:其一 , 这所大学不需要参加预科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就能直接申请;其二 , 在这所学校他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与其选择社会标准下的精英道路 , 不如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长期追求相契合的道路 。
杨立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涯 , 可以追溯到他在大学时的广泛阅读 。在他读书的年代 , 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并不成熟的研究领域 , 他对此有非常大的兴趣 , 并且阅读了很多科学家的论著 , 特别是前苏联伟大的数学家、公理化概率论的奠基人柯尔莫哥洛夫等人的著作 , 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 。
也是从大学开始 , 杨立昆就沉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 并且敏锐地注意到该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技术方向——神经网络的反向训练 。后来他进入到当时的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今天的索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并且在反向训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他的成果很快就有了法国一家公司买单 , 而且让他得以进入当时学术氛围非常自由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
杨立昆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 接受教育重要的是获得知识本身 , 而不是获得名校的光环 。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 , 杨立昆一直保持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 , 特别是在全世界都不看好人工神经网络这个研究领域的时候 , 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 持之以恒地投身到这项研究当中 。
02 从顽固的“蠢货”到图灵奖获得者深度学习的探索之旅并不容易 , 杨立昆以及该领域的其他科学家不得不与怀疑论者们做斗争 。完全基于逻辑和手写程序的人工智能的拥护者说他们会失败 , 传统机器学习的捍卫者更是公开指责他们 。可事实上 , 杨立昆研究的深度学习仅仅是机器学习这个广阔领域中的一套特殊技术而已 , 这背后的思想 ,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40 年代 。彼时 , 学者们开始尝试构建一种新的计算系统 , 希望以近似于人类大脑的方式存储和处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