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1999年 , 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的婴儿观察一位成人从事一种成功的行为 , 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 。 实验重点在于 , 如果婴儿只是模仿示范者实际操作的内容 , 那么最后的模仿行为就会失败 。
第一步 , 婴儿在一旁观察一位实验人员将两个相吸的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
第二步 , 实验人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小哑铃 , 让他尝试拉开 。 婴儿使用示范者的方式 , 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 , 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 。 但是小哑铃对婴儿来说太大了 , 所以婴儿无法使用实验者的动作拉开小哑铃 。
后来 , 婴儿主动尝试了新的解决办法 。 他把哑铃一端放在桌子上 , 然后用两只手共同施力来拉另一端 , 最终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 。
这个实验说明 , 孩子是能够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的 , 因为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宝宝的模仿行为是逐渐地由单一模仿到自我创新的 。
1、新生宝宝就有模仿的本领
宝宝在出生后4个小时中 , 就已经具备模仿能力了 。
注视
婴儿会对人类的面部特别感兴趣 。 在安静觉醒的状态下 , 妈妈在距离婴儿面部20-25CM的距离 , 专注的看着宝宝;那么婴儿就会同样的特别专注的注视着妈妈 , 而且能够准确的模仿出妈妈的某些行为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伸舌头
妈妈若是对着宝宝慢慢的伸出自己的舌头 , 反复、缓慢的进行这个动作;宝宝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妈妈 , 不断地尝试重复伸出自己的舌头 , 且直到完全将舌头伸出嘴外为止 。
很多宝宝很喜欢这样的游戏 , 且乐此不疲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2、半岁以内的宝宝已经熟练掌握模仿的能力
随着宝宝的成长 , 他们会发现模仿是一种复杂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
打呵欠
当妈妈对着宝宝开始打呵欠的时候 , 哪怕当时宝宝正玩耍的生龙活虎 , 也会不断地开始重复打呵欠这个行为 , 且会越来越困 , 直到自己睡着为止 。
对哄睡宝宝已经非常头痛的妈妈 , 不妨试试这种行为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照镜子
面对镜子 , 宝宝首先会对镜像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 形成注视和凝望;接下来 , 他们会尝试判断“镜子里的人”是否真实存在 , 做出各种表情 , 并观察镜子中宝宝的反应 。
其实 , 即便是宝宝从未照过镜子 , 他们也能够通过观察妈妈的面孔 , 联想到自己面孔的具体部位 , 眼睛是眼睛 , 鼻子是鼻子 , 这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3、周岁以上的宝宝已经能够把模仿的行为融会贯通
宝宝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 , 通过模仿 , 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 , 还能够加工行为 , 有所创新 。
观察和探索
宝宝能够跟随成人一起到处走走 , 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
这个时候 , 宝宝也有能力跟随一个移动的玩具单独出行 , 并且自己摸索着返回 。
模仿且融入
宝宝能够模仿熟悉的社会行为 , 例如分享玩具 , 通过模仿能提高这类行为的发生 。
所以不妨在宝宝还小的时候 , 常常和他们玩一些“平等交换”的游戏 , 宝宝就会习惯于分享和交换玩耍的行为 。
学习且创新
宝宝通过观察成人 , 能够模仿学会一些新的行为并能够自我创新 。
就像上面实验中的婴儿 , 这类模仿行为尤其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 , 非常重要 。 再比如 , 父母也能够感受到 , 宝宝在牙牙学语中 , 会经常“语出惊人” , 给大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快乐 。 这就是他们进行模仿后 , 自我创新的过程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
的确如此 , 宝宝的模仿行为从呱呱坠地开始 ,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将这种行为内化和创新 。
所以 , 对于宝宝来讲 , 模仿就是自己学习的捷径 , 可以直接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种类型的动作 , 让自己快速、有效的学会一系列的技能 。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还能够加工行为,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