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美在哪里?
数学,美在哪里?所谓“数学之美”,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不揣冒昧,也谈谈我的认识 。
数学,美在简洁有这样一个问题:给你平面坐标系上的三个定点,求过这三个定点的圆的方程 。如果让普通的中学生来求解,肯定是先作出其中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然后再作一垂直平分线方程,继而求交点、半径,才能得到圆方程,多么麻烦 。但数学家不是这样,他们直接写出圆的方程:
文章插图
这是多么的简洁 。利用行列式的性质立刻可以看出,(x1,y1)、(x2,y2)、(x3,y3)均满足这个方程,所以这个方程确实是过已知的三个点,而且 x2 和 y2 的系数相同、没有 xy 项,完全符合圆的方程特点 。该方程不但适用于一般情况,也适用于退化情况:只要将方程按第一行(或第一列)展开,马上可以看出当且仅当第一项的余子式为零时,这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零,即此图形退化为直线,而这个余子式恰好就是以已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的二倍 。换言之,当且仅当这三个点代表的三角形面积为零(此时三点共线),所求的过这三个点的图形为直线 。可能有人会说,前面的行列式如果展开的话,并不简洁,那么请看微积分基本定理:
文章插图
【数学,美在哪里?】以一个式子沟通了导数和积分之间的关系,何等简洁? 不但数学式子是简洁的,数学理论也是简洁的 。《几何原本》把整个几何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了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上,即使到了现代公理体系的经典著作《几何基础》,也只有二十条公理,而这些公理能推出的命题则不可胜数 。
数学,美在奇妙这里的奇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结论本身的奇妙,二是求解(求证)过程的奇妙 。晚年的爱因斯坦回忆儿时曾经谈到“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小书”,并且举了一个例子——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 。这个定理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方面它很不容易由观察得出,另一方面也在于它的一个著名的证明过程居然会用到四点共圆,而这个定理本身无论前提还是结论都和圆毫无关系 。
文章插图
能体现数学之奇妙的还有尺规作图 。众所周知的是,正七边形不能用尺规作出,但正十七边形居然可以,甚至可以用单独一只圆规或者单独一把尺子(配合一个已知圆)作出,真可谓神乎其技 。
类似的惊奇还出现在“有理数和整数一样多”“实数比有理数多得多”的证明中 。乍看起来,无穷多的东西怎么能比较多少?但是数学家能够像普通人处理 2+2 一样处理无穷,真是不可思议 。可是另一方面,有时数学家处理的研究对象又是很少的,比如所谓的布尔代数,只涉及两个对象——0 和 1,很难想象数学家会研究这么“贫乏”的东西,更难以想象的是,数学家居然从中得出了非常丰富的结论 。
在学习泰勒展式和傅里叶分析前,你可曾想过,(几乎)“任何”函数都可以化成统一的形式,乃至无论函数本身的定义如何,都可以用四则运算来计算?笔者中学时代常困惑于“数学用表是怎样编制的”这个问题,待学完泰勒展式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下面两个命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以至于很难相信它们竟会同时成立:一是素数是无穷多的,二是存在着任意(给定)长度的连续的合数数列 。这两个命题都能用很简短的方式加以证明,其可靠性是确定无疑的 。这展示了数学奇妙特性的另一方面 。
文章插图
数学,美在统一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的坐标,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还是用行列式表示比较容易:
文章插图
这里内层的竖线表示行列式,外层的竖线表示绝对值 。而立体直角坐标系上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则是 ,
文章插图
数轴上两个点的坐标,其距离则可以写作
文章插图
看出来系数的奥妙了吗?没错,正是维度阶乘的倒数 。如果你取消上面的绝对值符号,那么会有更统一的结论:以平面为例,任给四个点 A、B、C、D,则有
- 数学建模十三问
- 感受数学模型方法至高深层的美
- 谈谈数学的理性精神
- 拥抱数学纯粹的本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 传染病与网络爆红热点内容传播背后的数学模型
- 发明,还是发现?数学本质的哲学之辩
- 哈代:数学家一生是少年
- 让模型思想在学生的思维中扎根 ——基于小学数学的思考
- 高中数学中的美育渗透
- 器蕴数学——元代瓷器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