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位数学巨匠的惺惺相惜

一个无法表达神的思想的方程,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位数学巨匠的惺惺相惜

文章插图

【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位数学巨匠的惺惺相惜】本文节选自图灵《悠扬的素数:二百年数学绝唱黎曼假设》, [遇见] 已获授权许可.
到了 1914 年,拉马努金已经身在剑桥大学了 。从此之后,便开始了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合作之一 。每次提到和拉马努金合作的那段岁月, 哈代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 。他们纵情交谈着各自的数学思想,都深深折服于彼此的数学观点,也都为找到一个热爱数字的志趣相投之人而欣喜不已 。到了晚年,哈代回忆过往时,总是将与拉马努金合作的那段岁月看作自己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将他们的结合形象地描述为生命中最浪漫的事儿 。
拉马努金和哈代的合作模式就像一个典型的审讯小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唱红脸的那个天性乐观,总是充满奇思妙想;而唱白脸的那个则消极悲观,总是怀疑一切,不断寻找真相 。在审问他们共同的“数学嫌犯”时,拉马努金需要哈代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

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位数学巨匠的惺惺相惜

文章插图

然而,求同存异并非易事,文化冲突也在所难免 。哈代和利特尔伍德坚持严格的西方式证明方式,而拉马努金脑海中不时迸现出的新理论,其灵感则源于“娜玛卡尔女神的启示” 。这位新同事为何会突然冒出这些想法呢?哈代和利特尔伍德常常苦于找不到答案 。哈代评论道:“几乎每天,他都会向我展示一些新理论 。要是总想着弄明白他是如何发现诸如此类的理论的,可真伤脑筋啊!”
拉马努金要面对的不止是文化冲击 。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他需要独自面对一些陌生的面孔,这令他有些孤独 。他找不到什么素食可吃,于是给家里写信要酸角果和椰子油 。如果这里没有他钟爱的数学,那么他是不可能适应这里的一切的 。内维尔这个他在印度时就信任有加的同事,这样描述他在剑桥大学的那些日子:“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生活,使他备受煎熬,内心痛苦不堪 。每天要面对一堆叫不上名字的蔬菜,他有些食之无味 。鞋子也磨脚,毕竟他已经光脚生活 26 年了 。但他天性乐观, 进入数学世界能让他忘却一切烦恼,开始一个人的狂欢 。”他失望地扔 掉那双英国鞋,每天穿着拖鞋漫步在校园里 。但是,一旦走进哈代的房间,打开笔记本,他就一头扎进那些公式和方程中 。哈代的目光也逐渐被拉马努金那些散发着迷人光芒的定理吸引住了 。在印度,拉马努金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进行数学对话的人 。来到剑桥大学后,他又遭遇了文化冲突 。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和他一起探索数学世界的那个人 。
哈代发现,很难让拉马努金做到兼顾直觉和证明 。他担心,如果自己过于强调让拉马努金证明他的结论,可能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或者使他的灵感之源枯竭 。他给利特尔伍德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让拉马努金熟悉现代的严谨数学 。但利特尔伍德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论利特尔伍德费了多少唇舌,向拉马努金介绍所谓严谨数学为何物,拉马努金都会插入一些新观点,使利特尔伍德偏离原有的轨道,不能按计划进行下去 。
尽管提出精确的素数统计公式使拉马努金开启了英国之旅,最终使他留名于世的却是他在相关领域做出的贡献 。从哈代和利特尔伍德那里,他听到了“素数天生带有恶意”这类悲观的论调 。因此,在素数的探索上,他放慢了脚步 。人们只能猜测,拉马努金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才使他不像西方人那样对素数充满恐惧 。他继续和哈代一起探索素数的相关性质 。他和哈代提出的观点,将有助于推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个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他们历经一番曲折,才首次取得这一进展 。但这源于拉马努金秉承的天真想法:必定有精确的公式来描述诸如素数个数这样重要的数列 。在他宣布素数公式的信件中,他写道,他相信自己知道如何生成另一个先前未被研究的数列,即划分数(partition number) 。
如果要把 5 块石头分成几组,共有几种可能的方法呢?组数范围是 1~5 。这称作数字
5 的划分 。如下图所示,共有 7 种可能的划分方法 。

拉马努金和哈代:两位数学巨匠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