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中前行的俄罗斯电影 春天的杜鹃 电影

春天的布谷鸟电影(俄罗斯电影《在寂静中前行》)
不管你喜不喜欢俄罗斯 , 这个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衣钵的战斗民族 , 依然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独特实力 。包括电影在内的俄罗斯文学艺术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 , 俄罗斯在各方面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普通的灾难片《火海凌云》中窥见俄罗斯文艺深厚的历史积淀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
电影《前世》
《火海凌云》是对1980年以来的同名经典电影《空姐》的翻拍 , 以更具商业气息的名字在中国上映 。当年的“空姐”在前苏联时代吸引了万人空车道 , 名噪一时 。许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应该会对这部前苏联电影印象深刻 。在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之前 , 我们可以想象《空姐》之类的灾难片会对当时“稀里古怪”的人产生怎样的震撼 , 这一点从《卡珊德拉桥》就可以看出来 。20世纪70年代 , 世界电影界出现了灾难片热潮 。除了卡桑德拉桥 , 高耸的地狱 , 海神号 , 地震等等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灾难爆发于50年代 , 兴盛于70年代 。考虑到当时的世界局势 , 不难探究其社会心理根源 。空姐也是在西方电影的影响下诞生的 , 不过用的是苏联时代的电影语言 。在节奏缓慢的前半段 , 你甚至可以闻到《办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经典苏联文艺片的味道 。草灰线 , 一脉千里 , 在今天翻拍的《火海凌云》中依然可以寻到 。
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
《火海凌云》大体沿用了老的故事框架 , 但在人物设定上做了很多改动 , 使之更符合当今俄罗斯的情况 。影片前半部分和老片一样 , 讲述了空姐之间的琐事 , 用来刻画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 为后面的大冒险做铺垫 。然而 , 在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中 , 这种过度的铺垫并不多见 。在好莱坞的商业叙事中 , 在真正的 到来之前 , 往往会设置几个小  , 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机械但有效的行业标准 。面对好莱坞电影每隔几分钟就掀起一次 的标准叙事模式 , 用“火海凌云”的叙事手法无疑是非常冒险的 。然而 , 任性的俄罗斯人似乎有自己的想法 。好在影片面对的也是俄罗斯人 。所以今年的俄罗斯电影票房在电影上映后一个月就以2200万美元的成绩称雄 。在萧条的俄罗斯经济中 ,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当年的老电影中 , 剧组搭建了一个分工不同、团结有序的整体 , 以大无畏的集体主义奉献了一场攻坚克难、化险为夷的伟大爱国行动 。新版《火海凌云》突出了空勤人员不同的性格特点 , 不回避他们的个性和矛盾 , 甚至不忘找机会讽刺和批判俄罗斯权贵的痼疾 。这两个版本没有区别 。有趣的是电影背后微妙的社会心理变化 , 值得玩味 。
《火海凌云》亮点
当然 , 作为一部灾难片 , 真正的价值在于“灾难”部分的艺术表现 。火海凌云的精髓和 都体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 。实习飞行员古辛和机长津琴科将驾驶飞机逃离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危险 。相比资金雄厚、叙事模式成熟的好莱坞灾难片 , 场面宏大 , 俄罗斯电影显然做不到 。一部灾难片 , 很难想象没有惊天动地的大灾难场面会有多差的画面 。告别亚特兰蒂斯不是颠倒黑白虚张声势吗?然而《火海凌云》却用极小的格局玩出了大招 。关键是影片用非常精妙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 在紧要关头挽救了几个桥段 , 让人感到焦虑却又过瘾 。在这一点上 , 值得好莱坞反过来学习 。《火海凌云》花小钱办大事 , 走了一条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完全不同的路 。可谓小场景大惊喜 , 这应该是本片最积极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诞生了爱森斯坦和《战舰波将金号》的国家 , 注定不会在电影界彻底沉寂 。
前苏联电影的辉煌
前苏联电影对中国观众影响深远 , 前苏联电影艺术理论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电影蒙太奇”这个词与苏联电影人爱森斯坦、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密切相关 。如果把电影艺术的外延扩展到更广阔的文艺领域 , 普希金、托尔斯泰等领军人物足以让世界向其低头 , 这也是前苏联社会制度虽然与西方世界大相径庭 , 但仍能在各个领域取得惊人成就的重要原因 。虽然隐藏在历史血液中的创造力会有一段时间的动摇 , 但它不会永远沉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 在前苏联相对封闭的时代 , 优秀的电影如《战争与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说服了不认同苏联体制的西方人 , 多次给苏联电影颁发奥斯卡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