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封王”的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

历史上手握重权、权倾一时的太监可谓层出不穷 , 在东汉 , 有被汉灵帝“尊称”为父母的张让、赵忠;在唐朝 , 有执掌禁卫军甚至擅行废立的李辅国、仇士良;而在明朝既有被明英宗尊称为“先生”的王振、也有在明武宗一朝被时人称为“立皇帝”的刘瑾 , 当然更少不了影视剧的“常青树”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
然而 , 以上各路太监“圈子”里的“顶流” , 尽管都是权倾一时的人物 , 但对于“封王”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地位 , 却都是可望而不及的 。
然而 , 就有这么一位太监 , 不仅位极人臣 , 还成为了当朝王爷!这就是北宋宋徽宗年间的大太监童贯 。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 宋徽宗下诏册封71岁高龄的童贯为“广阳郡王” , 童公公摇身一变 , 成为了大宋王朝“在册”的王爷 。 一个太监被封王 , 不仅在有宋一朝 , 就是放眼整个历史长河 , 都可谓空前绝后 。 仅此一项 , 童公公就足以“笑傲群宦”了 。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童贯能享受如此殊荣呢?
【历史故事】被“封王”的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
文章图片
上图_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942年)
【历史故事】被“封王”的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有宋一代对“燕云十六州”的执念和宋神宗的“祖训”
五代十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事件 , 莫过于后晋石敬瑭为了谋求上位而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 。 这片坐拥燕山山脉的天然屏障的缺失 , 从而使得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失去了一处最为重要的防线(也是北宋最终灭亡的重要客观因素) 。
北宋建立后 , 历朝历代皇帝无一不对收复故土抱有深深的执念 。 宋太宗赵光义更是御驾亲征 , 不料却在高粱河一战大败于辽军之手 , 连赵光义自己都身负箭伤找了辆驴车才侥幸躲过一劫 。
而雄心勃勃的宋神宗赵顼虽然以推行变法改制在青史留名 , 但也未能收复故土 , 对此耿耿于怀的他更是留下了“能复全燕之境者 , 虽异姓 , 亦可封王”的“遗训” 。 而就是神宗皇帝的“遗训” , 却为童贯日后封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缘由 。
【历史故事】被“封王”的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
文章图片
上图_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
“战功赫赫”的“太监军事家”
太监固有的身体缺陷 , 似乎和阳刚尚武沾不上边 。 但童公公却是个“异类” , 其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 , 竟然都是和军旅战事打交道 , 更是出任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宋朝主要军事机构) , 执掌兵权长达二十年之久 。 无论在西北与吐蕃、西夏作战 , 还是在江南镇压方腊农民军起义 , 都可以看到童公公那忙碌的身影 。
尤其是在1103年 , 北宋与吐蕃的湟州之战中 , 由于皇宫失火的“不祥之兆” , 宋徽宗立即向西北前线下达禁止出兵的手谕 。 而当时面对皇帝的手谕 , 身为监军的童贯竟然选择了“无视”还将手谕藏在靴子中 , 反而下令继续出兵 。
如此“骚操作”让军队统帅王厚大惑不解 , 对此童贯仅仅是满不在乎的说了一句“皇上希望我们打胜仗”(“上趣成功耳”) 。 由于宋朝监军一职具有专断之权 , 再加上童贯是徽宗的“身边人” , 王厚也只好继续出兵 , 结果此战大获全胜 。 童贯也由此捞足了战功 , 还给人留下了当机立断的上佳印象 。
但童公公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前提 , 还是在于其乃徽宗宠臣的身份“加持” 。 换一个背景不够过硬的将领 , 又有谁胆敢无视徽宗的手谕呢?
【历史故事】被“封王”的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
文章图片
上图_宋徽宗赏赐给童贯的《小楷千字文》
一举“收复故土”的“超然功绩”
随着辽国不断衰败 , 同时新生的金国又是虎视眈眈 。 北宋采取“联金伐辽”的策略 , 出动大军北伐辽国 , 统帅自然是童贯这位“著名军事家” 。 但不料辽军虽然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 但对付宋军还是绰绰有余 , 童贯大军很快就遭遇了惨败 。 然而童贯却“急中生智” , 竟然乞求当时还是盟友的金国“代为”伐辽 , 然后又以百万贯“巨款”赎回了燕京等空城 , 并以此向宋微宗邀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