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书作家王小波我国第一代程序员、网易丁磊高薪挖他没去;他说苹果电脑买不

“滞销书作家”王小波:我国第一代程序员、网易丁磊高薪挖他没去;他说:苹果电脑买不得呀[捂脸]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干部家庭 。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一篇作文被老师选成了范文,在学校的广播站进行广播,这位老师可谓是王小波的第一个伯乐 。
1968年,王小波去了云南兵团当了知青 。那个时候虽然劳动很辛苦,可是他并没有忘记写作,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开始尝试写作 。
1973年,他回到北京后去了一家仪器厂当工人 。4年后他认识了当编辑的李银河,两人相爱了 。那时候,他写了许多的情书给李银河,相当浪漫 。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这时候王小波已经26岁了 。而且,他之前只上过一年中学,还已经是12年前的事了 。王小波的弟弟王晨光报了名,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第二年,王小波也报名了,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
【滞销书作家王小波我国第一代程序员、网易丁磊高薪挖他没去;他说苹果电脑买不】毕业后,他留在人大任教,后来又前往美国留学 。他在美国自学了编程,成为了我国第一代程序员 。在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他是非常资深的人士,从当初他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来:
1988年12月
现在国内软件一片混乱,又逐渐有形成市场之势 。首先以年兄学统计这一事实来看,回来做事非有会用的软件不可 。Macintosh(现在的Mac)根本就没打进中国市场,你非带几个可用的IBM微机软件回来不可 。
至于什么机器上能用倒不必太担心 。我这个狗P计算机室,IBMPS/2就有二台 。AT机也不少 。年兄如有APL之IBM微机本,可给我寄copy来 。
1990年5月
照我看,苹果机还是买不得,因为IBM-PC的兼容机队伍庞大 。INTEL又总能推出新一代CPU,将来还有大发展 。买微机钱的投资是大事,时间、精力投资更为巨大,买386兼容机是明智之举 。
1991年3月:
我们的PC机还没有和Internet连上 。本来中国有几个国内网发展得很快,现在又出了问题,谁要上Internet,必须到有关部门去登记留个案底 。我还不想找这份麻烦,再说通过Chinanet联网,每月也要交七八百的月费,我也没有这么多的钱,所以还是写信好了 。
他对自己写的软件很得意:“我现在软件写得出神入化,并做出了各种写小说的工具,别人的软件已不用了 。”也正是用这套软件,他写出了名垂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王二风流史》和《红拂夜奔》 。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几乎一片空白 。从海外归来的丁磊和张朝阳,对互联网发生浓厚的兴趣 。当年的王小波,也曾收到过网易丁磊的高薪聘请,邀请他来自己的公司一起创业,可是却被王小波拒绝了 。
后来,王小波的外甥、水木年华的成员姚勇曾说:我舅舅如果多活二十年,或许他就是丁磊、张朝阳、小马哥一样的互联网大咖了!
后来,王小波很快就失去了对编程做软件的兴趣,毕竟他还有更感兴趣的事要做——那就是写作 。然而,这哥们写作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对男女之事特别执着,对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到位 。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黄金时代》曾经多次被出版社编辑退稿 。《人民文学》的编辑看了书之后,将书稿退还给王小波,很遗憾地告诉他:“你的小说很精彩,但是目前不适合公开发表,太露骨了 。”
经历过无数次退稿之后的《黄金时代》,后来终于在香港出版了,可是看到书名王小波快要气疯了:编辑为了让书更有卖点,将这本书的名字改成了《王二风流史》 。这让王小波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
再后来,华夏出版社的赵洁平看到了这本书的样稿,十分喜欢 。她趁着主编出差,将这本书偷偷出版发行了 。主编回来后气到不行,收回了这本书的发行许可 。没办法,王小波只好背着一摞摞的书去街头推销,但收效甚微 。直到他去世,这次印刷的6000册书都没有卖完 。
事实上,王小波对于男女之事的描写有深层次的意义 。以《黄金时代》为例,他描写了一对知青的爱情故事:王二是下放到农场的知青,性格怪异 。农场的医生陈清扬被人们视作是“破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她专门去找王二去给自己证明 。王二的脑回路也很奇特,他给了陈清扬一个建议,“如果你证明不了你不是破鞋,你就证明自己是破鞋 。”
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走在了一起,开启了“搞破鞋”的爱情故事 。让人无语的是,当她真正成为“破鞋”之后,反倒没有人对她说三道四了,你说这世界上哪儿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