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手机店的秘密 手机店里的秘密( 二 )


或许真的如雷军所说的那样,线下依然统治了80%的生意 。
小米在过去一年都在补齐线下的短板,在全国建小米之家,不过多数是一二三线的城市 。为了弥补单台手机的利润不足,在小米之家,手机销售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小米通过生态链企业,将其他空间开放给诸如净化器、电饭煲、插线板等家电产品 。通过大量长尾流量形成高客单价,对外讲述的是低频变高频的故事 。这是光卖手机的门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
但小米的触角依然没有伸到县城,尤其是乡镇 。父母手中的红米多是外出务工的子女寄回来的 。对消费者来说,小米、魅族是一个无法感知的品牌;对店员来说,口干舌燥地讲了一两个小时,最终获得的提成可能只有10块钱 。这种投入产出比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
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卖小米的产品,原因无他,小米没有给商家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 。一台一两千元的手机,只有一两百元的利润,放在谁身上都不会有积极性 。相比之下,OPPO和vivo大多能保证四五百元的利润 。OPPO、vivo、金立在这片广阔天地耕耘了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小米们的渗透还需要时间 。
农村的消费者也被反复灌输了“网上手机没有保障”的观念 。尽管很难评估这种想法的真实伤害,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多数人而言,手机是生活必需品,他们都是在手机彻底坏了之后,才选择更换 。当你告诉他,三天之后才能寄过来时,他们宁愿选择在实体店里买一部 。
在这个人情大于天的社会里,熟人间的推荐远比无法触摸的网购更让人放心 。这个手机店的老板说不定就是他们村子里某个人的女婿,往大了说卖对方一个人情,往小了说出点什么问题也有保障 。想单纯依靠互联网消灭这些手机产业的神经末梢,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这个熟人圈子是一个需要被服务的群体 。
所以,一家门店和一位促销员的价值,远不只有卖货本身 。从早年的科健、波导、TCL,到后来的诺基亚、三星,再到现在的OPPO、vivo和华为 。县城经济是铁打的,手机品牌是流动的,无非是改个门面,换块牌匾 。
(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首刊于2018年3月5日出版的第152期《财经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