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工作的数码博主

“快春节了 , 也该给自己放假了 。”离2022年春节还有7天时 , 在完成了一天工作后 , “90后”全职数码博主刘晓晓离开电脑桌 , 转身进了厨房 , 给自己炒了一盘土豆丝、一盘韭菜、一盘蒜叶炒香肠 。
自从三年前从一家公司离职 , 他就一直自己给自己“打工” , 南昌赣江边一套LOFT公寓 , 一楼是他的工作室 , 二楼是他的起居室 。他不用早起赶地铁 , 不用每天上下班打卡 , 不用处理“办公室政治” , 可以睡到自然醒、自己安排工作节奏 。
他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在LOFT公寓中展开 , 短短几年时间 , 刘晓晓挣到了一套房子的首付 , 2021年时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宅 , 每个月自食其力还房贷 , 在南昌 , 他成为了高薪自由职业者 。
凭兴趣入行 , 打入“KOL圈”
2021年对刘晓晓来说 , 生活最大的变化 , 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一套200多万元的房子 , 首付基本是自己挣的 , 月供也自食其力 。
说起如今能靠兴趣赚钱 , 收入在同龄人中也算高薪 , 但刘晓晓走上这条路的经历却较为坎坷 。
很多南昌的年轻人向往就业机会更多、房价更低廉的邻省省会长沙 。刘晓晓2016年大学刚毕业的时候 , 也去长沙待了一年多时间 , 从事他本专业的地质工作 , 但一年后就动了离职的念头 。
因为对数码产品特别痴迷 , 刘晓晓读大学时就“混”数码论坛 。2016年时 , 靠着因兴趣而起的钻研 , 他在今日头条上开了自己的第一个号 。
2015年-2016年 , 正是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的崛起时代 。过去人们主要从四大新闻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上阅读报道 , 它们无一例外都采用“编辑制” , 今日头条率先采用“算法制” , 尽管引来大量争议 , 但依靠精准的内容分发技术 , 把基于个性化推荐的内容消费做到极致 , 今日头条脱颖而出 , 字节跳动也成为了能与BAT抗衡的新兴互联网公司 。
字节跳动崛起背后 , 大批自由职业的内容创作者涌现 , 刘晓晓是其中之一 。
在起步阶段 , 今日头条不惜血本扶持内容创作者 , 2015年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和内容创业孵化器 , 一年后头条号总数从3万涨到30万 , 2016年今日头条又砸10亿元扶持短视频创作者 。
“那时我在玩数码的群里了解到今日头条很‘火’ , 很适合注册自媒体平台 , 所以就做了自己的号 , 都是利用业余时间 , 凭兴趣更新 。”刘晓晓说 。
结果刘晓晓初试水的头条号 , 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6万粉丝关注 , 靠这个号已经能赚到基础的生活费 , 他便辞去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 , 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做自媒体上面 。
那时毕竟自媒体还是新兴行业 , 作为一种职业并不被广泛接纳 , 于是刘晓晓去了浙江帮亲戚打理生意 , 利用空余时间兼职做自媒体 。
刘晓晓内心一直想找一份正式而稳定的工作 , 半年后 , 他回到老家准备考公务员 , 还报了专门的培训班 。后来考公目标没达成 , 他又在南昌找工作 , 经历了激烈竞争 , 他被一家公司录取了 , 结果只干了15天 , 这家公司就把南昌的业务全部裁撤掉了 。
一直想找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却不顺利 , 刘晓晓最终决定全职做自媒体 , 而且他的自媒体越做越得心应手了 , 这大概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用行业内的话说 , 刘晓晓正式进入了“KOL圈” 。KOL , 最初就是它的字面意思——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 指在某一领域有号召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人或账号 , 后来逐渐在国内演化为“大V”、粉丝较多的内容创作者的代称 , 而且KOL不仅只创作内容 , 还接品牌投放 , 帮助商家将产品和受众建立联系 。
近年来 , KOL营销成了商家广告投放中绕不过去的一环 , 广告主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流量 , 就必须认真了解其所在行业有哪些KOL , 并联系他们进行合作 。刘晓晓从事的数码科技自媒体 , 是KOL营销中一块巨大的市场 , 很多商家发布了新的手机、电脑、无线耳机、平板等产品后 , 都依托专业化的KOL进行介绍、测评和“种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