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远超英文的处理速度 速度太快英语

近两百年来,中国失败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诸多领域进行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
计算机的最底层由电子正负极(01码)构成的逻辑开关系统来实现数据的运算、储存和传输 。在计算机低级发展阶段,英语文字是拼音文字,只由26个字母拼成和只能从左至右一维直线方式书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因此简单的字母方式用来构建的计算机编译器就相对简单 。加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方,所以英文率先在数字世界里建立起了生态系统 。
这一阶段,因汉字是主流文字中唯一表意文字,常用汉字六千多个,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比英文字符复杂得多,汉字在书写、印刷、电报、计算机输入、检字等方面都要比拼音文字耗费劳力,降低了效率 。

已远超英文的处理速度 速度太快英语

文章插图
老外眼里的中国键盘应该是这样,可是中国人发明了更妙的输入算法
但中国人知耻而后勇,奋力追赶,因祸得福 。
在电报时期,我们就从 “四角查字法”中找到灵感,用四个数字一组来代表一个汉字 。发电报时先发出数字的脉冲信号即可,再根据不同的数字组合来“还原”汉字 。数字仅有十个,比西方的二十六个字母还要少很多!这是一种对于汉字的重新思考和处理的尝试 。
键盘打字体现不出中文优势,因为键盘是按照西方人的按照字母文字结构设计的,中文对这种键盘开始很不适应,但依旧实现了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
在70/80年代初个人电脑普及后,各种输入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输入法的本质就是替汉字编码(检索出汉字的代码),用数个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 。这些输入法将中国庞大的汉字目录转化为一项优势,尤其是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的发明普及让中文打字的人都有“代码意识” 。在中文输入的不断刺激下,人的手,眼,脑得到了协调发展,智商普遍提高 。
另一方面,中文输入对应用软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速度更快,重码更少,比如:在键盘上键入“a”,电脑将会“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 。也促进了各种算法的发明,并让应用软件也越来越智能 。
已远超英文的处理速度 速度太快英语

文章插图
键盘还是那个键盘,但中文输入法赋予键盘中国人的思维和灵魂
中文在数字化处理中从无到有加速进化,完全印证进化论的“用进废退”原则(1):中文处理和应用软件直接相互影响和促进,尤其在计算机技术进入智能图形时代,在数字世界里,中文的处理速度和效率比用英语要快得多,尤其在语音的处理上具有绝对优势 。
英文用字母拼写词汇和一维直线书写方式反而成了劣势,在输入效率,识别效率,信息密度,语音处理,文艺创新等方面明显比中文落后 。
西方在输入英文时,还一直停留在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物理敲击字母键,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几乎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 。
以手机打字速度缓慢为代价才让西方人认识到其现有的、逐字母输入的键盘的局限性 。然而他们也只能认识到这种程度,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大了,西方仍然紧抱着QWERTY键盘输入不放,已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
中文中汉字的独特构造规律和发音在音律方面的独特规则,这也是中文在数字世界里能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因为汉字上的这些规律和规则能让构建的中文处理算法相对容易 。
字形稳定,成词有规律
中文在构字成词造句有封装继承性(3),最大的优点是专业词汇和大众词汇是同一套词汇,识别专业名词壁垒很低,没受过专业教育的普通民众,少量学习就能看懂专业书籍,因为可以让人望文释义,不言而喻,触类旁通甚至无师自通 。
以英文为代表的字母文字却没有字的封装,由无任何实际意义的字母直接成词,只能从左至右一维直线方式书写,虽有词根一说,但词根只是某几个字母约定成俗的组合,这和汉字部首完全不同,即不象形又非指事,缺少由词根联想到事物的功能,而且词根多变形,甚至新词出现后才往某词根上做牵强附会的解释 。
因为字母文字是为记录发音而生,发音多变导致拼写不稳定;由于缺少“字”级拼写单位,所以必须源源不断创造或从其他文字里借用出新词,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词汇数量不断膨胀(2) 。